第四百零五章 庞氏定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艺技术方法较为成熟,但普遍存在加工材料单一、加工设备昂贵等问题,且只能加工结构简单的二维或准三维微机械零件,无法进行复杂的三维微机械零件的加工;另一种是机械微加工,是指采用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及其他成形技术等传统加工技术形成的微加工技术,可进行三维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加工材料不受限制,包括微细磨削、微细车削、微细铣削、微细钻削、微冲压、微成形等。

    而纳制造,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尺度的结构、器件和系统的制造技术,包括纳米压印技术、刻划技术、原子操纵技术等。

    这两位大牛的到来,将会为钱塘实验室在纳米材料、精密机械等领域提供重要助力。

    庞学林说道:“杨教授,今天召集你和安德森教授过来,我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交给你们。”

    “什么工作?”

    杨和平道。

    怀特也在助理的翻译之后,好奇地看着庞学林。

    庞学林微微一笑,道:“杨教授,怀特教授,我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扫描技术,用于材料学以及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技术?”

    杨和平与怀特不由得微微一愣。

    杨和平道:“庞教授,原子探针层析技术我知道,原子尺度上提供三维断层扫描图像和化学识别的技术,主要针对硬质材料,应用领域从导电的金属材料拓展到半导体材料以及不导电的陶瓷等材料,你说的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扫描技术,又是怎么回事呢?”

    庞学林微笑道:“动态原子探针层析技术,是用来分析生物大分子从飞秒到微秒的时间范围内原子的运动情况,从而结构出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原子结构,为更加精准地描述这些分子的生物动力学功能提供依旧。此外,这种技术也可以用来分析硬质材料中的原子热振动以及流体中的分子运行情况,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加精准的动力学模型。”

    杨和平与安德森怀特对视一眼。

    安德森怀特皱眉道:“庞教授,据我所知,原子探针层析技术对样品的要求很高,比如采集数据时,样品分析室必须达到超高真空,样品冷却至低温,以减小样品中原子的热振动,样品作为阳极接入正高压使样品尖端原子处于待电离状态,在样品尖端叠加脉冲电压或脉冲激光后,其表面原子就会电离并蒸发,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蒸发离子的质量电荷比值从而得到该离子的质谱峰,以确定其元素种类,用位置敏感探头记录飞行离子在样品尖端表面的二维坐标,通过离子在纵向的逐层累积,确定该离子的纵向坐标,进而给出不同元素原子的三维空间分布图像”

    “而且,目前确定材料中的析出相主要通过所谓的np方法,法要求析出相中溶质原子之间的距离小于基体原子之间的距离,而原子浓度要高于基体原子浓度,因此我们进行材料测定时,必须选择合适的限制参数。如最近邻溶质原子间距的最大距离和最小溶质原子数量n,才能鉴别析出相,在生物学领域,很多生物大分子的最近邻溶质原子间距通常会大于,而最小溶质原子数量又会小于n,这样的话,压根不可能做到精准测定。”

    庞学林微微一笑,对于安德森怀特的疑问早有准备,他说道:“安德森教授,其实很简单,就拿蛋白质来说,我们可以将蛋白质封装到仅仅约50纳米壁厚的玻璃胶囊中,取出之后用电场切断玻璃胶囊的最外层,将蛋白质按原子顺序逐个释放。最终,在计算机上以3的形式完整还原蛋白质的结构,并对现有蛋白质三维模型的补充和完善。此外,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新方法对溶质元素原子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溶质原子浓度的阈值,凡是溶质元素原子浓度大于给定阈值的区域,我们都可以判定其为析出相。这样的话,就解决了数据分析中容易出现的精准度问题,甚至通过这种办法,我们还可以对于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原子进行精准测定,进而分析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运动规律”

    安德森怀特有些吃惊地与杨和平对视一眼,这两位大牛所在的领域都要经常性地用到技术,他们很清楚,眼下技术在使用中的局限性,而庞学林所提出的这个方法,无疑为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

    这时,杨和平道:“庞教授,那数据分析软件呢,目前市面上的技术的数据分析软件基本上都是针对硬质材料的,跟没没有针对这种生物大分子材料的。”

    庞学林微笑道:“这个交给我来做,你们负责硬件就行,我敢肯定,动态技术出来以后,将会极大地促进生物学的发展,甚至对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等领域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加入进来。”

    杨和平与安德森怀特对视一眼,大笑道:“当然愿意!”

    他们之所以选择加入钱塘实验室,有一大半是冲着眼前这位天才少年来的。

    如今庞学林提出了一个极富前景的项目,他们当然愿意合作。

    而且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别的不说,单单卖设备和专利,恐怕都能为他们带来大笔的财富。

    毕竟按照庞学林的描述来看,动态意义重大,只要能够成功做出来,恐怕全世界顶尖实验室都会挥舞着钞票排队购买。

    至于能不能成功,他们压根没有多想。

    如今在学术界,有一个所谓的庞氏定律。

    只要庞学林看好,并且愿意加入进来的项目,都必然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种带了点盲目崇拜色彩的说法,竟然在向来理性的科学界能够大肆流传,足以说明庞学林的影响力了。

    特别是在金龙电池项目取得巨大成功的当下,庞学林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全球的影响力,都在以一种极高的速度往上攀升。

    接下来,庞学林又和杨和平以及安德森怀特讨论了一下动态技术的研发方向和路线,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准备离开回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