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载人航天项目(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庞学林将近十分钟的报道时间,将他在学术界展露头角以来的所有成就均介绍了一遍。

    在新闻的最后,央妈这样报道“庞学林教授作为我国的国宝级战略科学家,不辱使命,引领科技创新,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卓绝的贡献,让我们向庞学林教授致敬。”

    《news联播》结束后,《jd访谈》同步播出了董青对庞学林的专访。

    庞学林和董青之间俏皮的对话,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哈哈,第一次看到庞教授有如此生活化的一面,感觉庞教授和正常的年轻人没什么不同。”

    “是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人家的脑子里装的是黄金,我的脑子里装的是茅草。”

    “你们难道没发现庞教授越来越帅了吗?比娱乐圈里那些小鲜肉帅多了,怎么办,我感觉我要粉上他了。”

    “哼,你才知道呀,我家爱豆岂是娱乐圈里那些妖艳贱货可以比的……”

    “放开我老公,谁也不许和我抢……”

    “……”

    就连庞学林也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竟然不知何时有了一支专属粉丝团,这些粉丝们的战斗力,即使在饭圈女孩中,也属于佼佼者。

    用其中一名粉丝的话说“这叫始于才华,陷于颜值……”

    虽然他平日里基本上没怎么发微博,但是从开通到现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庞学林在微博上的粉丝数已经突破了两千万。

    这可是实打实的粉丝数,和那些买粉的有着本质区别。

    对此庞学林倒没怎么在意,他现在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香山科学会议上。

    这场香山科学会议整整持续了三天时间,才算结束。

    会议报告出炉后,将提交最高领导层做出最终决策。

    庞学林原本以为,接下来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结果香山会议结束后,他又被叫进了大内,参加了一场更高层级的会议。

    最终,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高层决策通过了庞学林提出的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的项目计划。

    这个计划的名字被命名为中国新一代载人航天项目,庞学林成为了该项目的总指挥。

    只不过这个计划的出炉,显得有些无声无息,非但媒体上没有任何报道,就连在内部,也处于绝对保密阶段。

    按照庞学林的计划,这个项目短期内主要进行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突破,然后根据技术突破的进展,分批拨付相关经费。

    于是在计划启动的第一天,第一批一百亿rb的科研资金直接打到了钱塘实验室内。

    好不容易等这些工作全部忙完,庞学林才专门抽出两天时间,陪姚冰夏在京城周边好好玩了一圈,这才搭乘专机返回江城。

    回到江城的第一时间,庞学林直接找来飞刃材料项目组全体成员,就飞刃材料的升级改造方案重新过了一遍,然后要求项目组与新凯材料有限公司对接,尽快实现飞刃材料量产。

    直到这时,庞学林才开始有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常温超导的研究上。

    事实上,在庞学林从黑暗森林世界获得的奖励中,并不存在常温超导的相关技术。

    当初在黑暗森林世界,维德他们之所以搞出了那条长达二十多公里的超级电磁弹射轨道,完全是不计成本堆资源堆出来的。

    单单用于维持超导效应的铌钛合金以及液氦,就耗费了数万亿美金。

    在现实世界,庞学林根本不可能这么做。

    因此,他必须另辟蹊径,寻找到具备普遍意义的超导体物理学机制。

    所谓超导体,指的是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

    超导体的发现与低温研究密不可分。在世纪,由于低温技术的限制,人们认为存在不能被液化的“永久气体”,如氢气、氦气等。

    年,英国物理学家杜瓦制得液氢。

    0年,荷兰莱顿大学莱顿低温实验室的卡末林·昂内斯教授成功将最后一种“永久气体”——氦气液化,并通过降低液氦蒸汽压的方法,获得-k的低温。

    低温研究的突破,为超导体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界,对金属的电阻在绝对零度附近的变化情况,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纯金属的电阻应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并在绝对零度时消失。

    另一种观点,以威廉·汤姆逊(开尔文男爵)为代表,认为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的电阻在达到一极小值后,会由于电子凝聚到金属原子上而变为无限大。

    年月,掌握了液氦和低温技术的卡末林·昂尼斯发现,在k以下,铂的电阻保持为一常数,而不是通过一极小值后再增大。因此卡末林·昂尼斯认为纯铂的电阻应在液氦温度下消失。

    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卡末林·昂尼斯选择了更容易提纯的汞作为实验对象。

    首先,卡末林·昂尼斯将汞冷却到零下0c,使汞凝固成线状;然后利用液氦将温度降低至k附近,并在汞线两端施加电压;当温度稍低于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表现出超导状态。

    后来,经过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超导体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完全电导性、完全抗磁性、通量量子化。

    所谓完全导电性,又称零电阻效应,指温度降低至某一温度以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完全导电性适用于直流电,超导体在处于交变电流或交变磁场的情况下,会出现交流损耗,且频率越高,损耗越大。

    交流损耗是超导体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宏观上,交流损耗由超导材料内部产生的感应电场与感生电流密度不同引起;在微观上,交流损耗由量子化磁通线粘滞运动引起。

    交流损耗是表征超导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交流损耗能够降低,则可以降低超导装置的制冷费用,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第二,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抗磁性”指在磁场强度低于临界值的情况下,磁力线无法穿过超导体,超导体内部磁场为零的现象,“完全”指降低温度达到超导态、施加磁场两项操作的顺序可以颠倒。

    完全抗磁性的原因是,超导体表面能够产生一个无损耗的抗磁超导电流,这一电流产生的磁场,抵消了超导体内部的磁场。

    超导体电阻为零的特性为人们所熟知,但超导体并不等同于理想导体。

    从电磁理论出发,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若先将理想导体冷却至低温,再置于磁场中,理想导体内部磁场为零;但若先将理想导体置于磁场中,再冷却至低温,理想导体内部磁场不为零。

    对于超导体而言,降低温度达到超导态、施加磁场这两种操作,无论其顺序如何,超导体超导体内部磁场始终为零,这是完全抗磁性的核心,也是超导体区别于理想导体的关键。

    第三,通量量子化效应,又称约瑟夫森效应,指当两层超导体之间的绝缘层薄至原子尺寸时,电子对可以穿过绝缘层产生隧道电流的现象,即在超导体—绝缘体—超导体结构可以产生超导电流。

    约瑟夫森效应分为直流约瑟夫森效应和交流约瑟夫森效应。

    直流约瑟夫森效应指电子对可以通过绝缘层形成超导电流。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指当外加直流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除存在直流超导电流外,还存在交流电流,将超导体放在磁场中,磁场透入绝缘层,超导结的最大超导电流随外磁场大小作有规律的变化。

    xuebadekehuanshijie0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