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手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栋楼,食堂,行政楼,图书馆,学者办公室,报告厅,周围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环境清幽。

    巴曼教授带着庞学林来到一栋小楼内,说道:“这里就是IHES的图书馆了,格罗滕迪克的手稿一直在图书馆的储藏室内,为了防止原稿损坏,目前对外开放的只有英译版,待会儿我给你取来。”

    “巴曼教授,那就麻烦你了!”

    “不客气。”

    巴曼微微一笑,帮助庞学林从图书馆找到了英译版的手稿。

    看得出来,这份手稿已经有些年头,纸张微微泛黄,还有不少毛边。

    巴曼道:“庞,我就不打搅你了,看完你直接打我电话,到时候我过来接你。”

    “行,那你去吧!”

    庞学林捧着手中泛黄的纸张,感觉有些遗憾。

    当年格罗滕迪克临终前,将大部分手稿焚毁,留下的仅有一小部分,分别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IHES收藏。

    IHES收藏的部分,便是讲述远阿贝尔几何框架的部分手稿。

    这份手稿完美地呈现了格罗滕迪克做数学的风格,即尽可能从数学对象中将不必要的细节抽象出来,抽象得一般的数学家都会以为剩下的只有“虚空”,然而他仍然能从“虚空”中抓住某些东西,从而建立他的理论,完成他的证明。

    用格罗滕迪克本人的说法,如果把数学问题比作坚果,大部分数学家做的就是用锤子和凿子把坚果凿开,而他的做法则是将坚果浸在水里,慢慢软化它的外壳,又或者让它经受风吹日晒,然后等待合适的时机,坚果自然就会裂开。

    这份手稿同样如此,在这里面,庞学林几乎看不到具体的示例,所有的描述都是从尽可能抽象的角度出发,思考代数几何以及数论背后的宏大数学结构。

    庞学林读起来很艰涩,不过这也是他想要看格罗滕迪克手稿的原因。

    虽然远阿贝尔几何方面的理论框架庞学林早就烂熟于心,但通过格罗滕迪克的手稿,他可以尽可能地模拟当年格罗滕迪克写下这篇不朽名著时的思维方式。

    花了半个下午的时间,庞学林将格罗滕迪克的手稿全部读完。

    虽然庞学林并没有在里面发现什么新东西,但格罗滕迪克思考数学的方式,却让他受益匪浅。

    临走前,庞学林花了237欧买了套法语版的《代数几何原理》,算是给本次巴黎之行留个纪念。

    从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出来,庞学林搭车返回酒店。

    商务车塞纳河畔的公路一路前行,临近香榭舍丽大街的时候,看着远方的埃菲尔铁塔,庞学林忽然感觉心血来潮,让司机将车停靠在路边,准备下车走走。

    他只来过巴黎两次,上一次,还是读博期间,跟随陶哲轩来巴黎参加一次学术会议。

    对于这座世界范围内都名声显著的浪漫之都,庞学林每次都匆匆路过,从来没有好好逛过这座城市。

    现在才下午四点,回酒店也没什么事,难得出来一回,庞学林准备沿塞纳河走走,放松一下心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