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震惊的陶哲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因此,庞学林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干完这些事,庞学林打了个哈欠,直接上床睡觉。

    这种级别的猜想,就算已经证明出来,但是要检验其正确与否,同样也需要花费一段不短的时间。

    因此,接下来,耐心等待即可。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办公室中,陶哲轩刚发表了一篇新博客,准备关闭电脑,下班回家接孩子。

    叮咚——

    系统提示他有了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正是他的得意门生庞学林。

    陶哲轩微微一愣,对于自己这个学生,他可印象深刻。

    在自己手下读研期间,无论是其天赋还是努力程度,几乎都不逊色于当年的自己。

    陶哲轩甚至断言,只要庞学林继续这样保持下去,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在三十岁之前便能获得菲尔兹奖。

    唯一的问题便是,这孩子性子比较倔,认死理。

    当初庞学林迷上BSD猜想,和自己打赌,说三年内要解决掉BSD猜想。

    然后便一头栽入BSD猜想这个大坑里。

    博士毕业一年,庞学林在《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上发表了一篇《极化阿贝尔簇André-Oort猜想证明》,但距离真正意义上攻克BSD猜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他原本想找时间劝一劝庞学林,可以考虑将精力放在其他课题上了,只是还没来得及说,庞学林就选择了回国。

    “庞这个时候给我发邮件,这是要干嘛?”

    陶哲轩皱了皱眉,点开邮箱。

    看到邮件标题的瞬间,陶哲轩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上的日期,喃喃自语道:“今天又不是愚人节,这小子开什么玩笑!”

    陶哲轩非常清楚BSD猜想的证明难度,三个月前,他和庞学林聊天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庞学林在BSD猜想的证明问题上,已经走到了尽头。

    想要证明BSD猜想,除非开创一个全新的数学工具,或者重新换一条路走。

    无论选哪一种,都意味着耗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成功了,会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宗师,失败了,那就意味着数年的心血付流水。

    但不管怎么说,三个月的时间解决BSD猜想,都称得上是一个愚人节玩笑!

    犹豫了片刻,陶哲轩还是将邮件中的PDF文件下载下来,打开仔细看了起来。

    庞学林毕竟是自己的学生,如果证明真的有问题,自己必须帮他指出来。

    刚打开PDF文件看了一会儿,陶哲轩的眉头就紧紧地皱了起来:“同余数问题?”

    这小子,居然采用了和当前数学界流行的完全不同的证明思路!

    “有点意思!”

    陶哲轩继续看下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陶哲轩不停地滑动鼠标。

    第一页,没问题……

    第二页,也没问题……

    第三页,第四页,第五页……

    也不知过了多久,电话铃声突然响起,陶哲轩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按下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妻子劳拉的声音:“陶,你是不是忘了去接孩子了?”

    陶哲轩吓了一跳,看了下电脑右下角的时间,不知不觉,自己竟然看了两个多小时。

    他连忙说道:“亲爱的,抱歉我给忘了,学校今天临时有点事,你去接下孩子,我可能要晚点回家。”

    “好吧,亲爱的,记得不要太晚,我给你留饭!”

    “行,那先这样,拜拜。”

    “拜拜!”

    挂断电话,陶哲轩看了下论文的页数,自己已经看了三十多页,这三十多页,陶哲轩并没有感觉有什么问题。

    要知道陶哲轩向来精于心算速算,对于数学问题有一种天然的直觉,如果他看了感觉没什么问题,那么这篇文章便多半问题不大。

    而且这篇文章的证明思路另辟蹊径,陶哲轩看完之后,隐隐中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难道这小子,真的将BSD猜想解决了?”

    陶哲轩有些不可思议。

    接下来,陶哲轩又花费了将近三个小时,将BSD猜想证明论文全部读完。

    随后,他长长地舒了口气,这篇论文,竟然让他在BSD猜想证明的问题上,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种感觉,只有在一个命题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

    陶哲轩沉思了片刻,掏出手机,给普林斯顿的另一位大神拨通了电话:“皮埃尔,我想BSD猜想的问题,可能有结果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