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项目分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amp;gt;2500),使其成为一种可以提高基础材料性能的先进添加剂,可以作为锂电池的导电剂、导电橡胶、塑料的助剂、色母粒等等。

    因此,在市场上,这种材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目前,全世界大规模量产单壁碳纳米管公司只有俄罗斯的ocsial,这是一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十亿美金。

    ocsial是欧洲唯一一家被允许以工业化规模生产和营销单壁碳纳米管的公司。

    2016年9月,其核心产品tuballtm单壁碳纳米管成为第一个通过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的该类产品。

    不久前,ocsial还在卢森堡花投产了200吨的单壁碳纳米管生产线,单吨价格在四五千万的样子。

    而在中国国内,能做单壁碳纳米管的企业非常少,其中做的最好的是中科院蓉城有机所,年产量也就在百公斤级别,单价40~60左右一克。

    庞学林虽然做出了全世界纯度最高,性能最好的单壁碳纳米管,但这仅仅是实验室产品。

    实验室产品和量产产品,那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世界上能做单壁碳纳米管的实验室很多,但是能量产的却没有几个,能够像ocsial那样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庞学林微微一笑,似乎看明白了众人心中的想法,说道:“和新凯公司合作量产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项目,由李长青教授牵头挂帅负责研发,我担任副组长,宋建业教授,刘永安教授,于洪喜教授,柴红副教授、江翔飞副教授能加入到这一项目团队来,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意见?”

    宋建业、刘永安、于洪喜等人均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这件事,庞学林、李长青都私下跟他们沟通过。

    高纯度碳纳米管量产项目属于与新凯公司的合作研发项目,预计投入的研发资金超过八千万,他们在其中随便负责一个课题,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的经费,总比自己辛辛苦苦写报告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费来得强。

    就算他们对这一项目再怎么不看好,也不会在表面上显露出来。

    见他们没什么意见,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这是我们碳纳米管研究中心的第一个项目,至于第二个项目,则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项目,这一项目由我本人牵头负责,项目组成员为万易教授、霍子谦教授、俞安祥教授、吴栋副教授、卢正德副教授,叶兴民副教授……当然,这两个项目只要求你们能够完成相应的团队任务即可,其他时间,如果你们还有闲暇,可以继续做自己的项目,这个我们研究中心并不做任何限制。好了,今天的会议就先到这里,大家散了吧,长青教授,你先留下。”

    很快,会议室内的众人散去,李长青将目光转向庞学林,笑道:“庞教授,现在可以把高纯度碳纳米管项目工业化量产的方案告诉我了吧。”

    庞学林微微一笑,将一份厚厚的资料递给了李长青道:“长青教授,这些资料是我初步拟定的,你先带领大家做起来,如果中间遇到什么问题,再来找我!不过这个方案现在还处于保密状态,越少的人看到越好!”

    李长青点头道:“放心吧,我省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