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下江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品以上的官员升迁,他便得出了结论,笑道:“原来是吏部尚书赵言风的家眷。”

    想出了答案,他笑了笑,继续哼着小调优哉游哉的骑着那匹瘦马南下。

    那白铠青年不会想到与他擦肩而过,骑着瘦马,一身褴褛的青年,便是那手握数十万西蜀精锐的西南王陆倾川。

    他也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还会再次相遇,而且下一次的不期而遇,不会如此匆忙。

    ...

    苏州,又称姑苏。

    正所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也。

    自古江南出才子,姑苏作为江南学子进京赶考亦或是返乡的必经之地,留下的无数的名人诗句,如前朝诗人张懿孙的《枫桥夜泊》便是其一,相传此人学富五车,却因科举不利而名落孙山,途径姑苏之时,遥闻寒山寺夜半钟鸣,洋洋洒洒便写下了这首传颂至今的百年名篇。

    恰逢此时,有寺内高僧远游归来,二人对坐彻夜长谈,自此之后,张懿孙一扫心中积郁,畅笑回乡苦读,数年后再度科举,中状元如探囊取物,再后来,为官一生,造福黎民。

    寒山寺也因此得以名扬天下,如今之世,无数人慕名而来。

    或求取姻缘,或祈福科考,各有所求,各有所得。

    陆倾川到姑苏之时与张懿孙相同,也是夜半之际,寒山寺钟鸣遍野。

    只是这一次,再无什么老僧造访,

    陆倾川也没什么遗憾,既然僧不来访我,我去访僧亦可。

    冲着寒山寺供来往游子住宿的客斋,陆倾川敲开了微闭的寒山寺山门。

    开门的是个年岁不大的小沙弥,面相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便是没了头上的三千青丝,也算得上是个俊后生。

    小沙弥双手合十向陆倾川行了个礼,温言道:“施主深夜到访本寺,不知所谓何事?”

    陆倾川也学着这小沙弥行了个礼,笑道:“在下陆子初,途经此地,无奈天色已晚,不知贵寺可否行个方便让在下借宿?”

    小沙弥为陆倾川侧身站在一旁,温言道:“施主随小僧来。”

    随即,陆倾川便跟着这小沙弥进了寒山寺。

    夜半晚风急,更吹寒,烟如雾。

    二人并未去大雄宝殿,而是绕着一旁的长廊到了一间偏僻的禅房外。

    此时,无数僧人正在正殿内做晚课,木鱼敲击之音与诵念经文之音络绎不绝,而此间僧人独居禅房内,陆倾川猜想,应该是这小沙弥的师傅了。

    小沙弥转身,温言道:“施主稍候片刻。”

    陆倾川点了点头,道:“有劳小师傅了。”

    待小沙弥进了禅房后不久,陆倾川便听道禅房内传来一道略显沙哑的声音。

    “既是如此,你便将这位公子安顿在西厢住下吧。”

    被唤作觉远的小沙弥恭声答道:“是,师傅。”

    “嗯,去吧。”

    觉远小沙弥退出禅房,复行一礼,而后道:“公子请随小僧来。”

    绕过几条小径,二人来到半山腰的厢房前,觉远小沙弥打开其中一间房门,而后说道:“施主且先住在此处,明早小僧还会前来,若缺少什么,施主可明早一同说与小僧。”

    “好,小师傅慢走。”

    合上房门,陆倾川往床上一躺,闭目养神之际,也在盘算着接下来的何去何从。

    从清风岭袭杀到如今,算一算,大概有一年了。

    在这和余乐狼狈为奸的一年中,除了不断听说诸如辽东金刀世家沈家背灭族、泉州连珠箭一家在一夜之间神秘失踪之类的消息,倒是没有听闻蜀地叛乱的风声。

    难道那些老家伙真的甘心就此罢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