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应声格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县长的意见。

    陈书记和会民来到慎修乡找应声,而范乡长压根就没见到应声的影子,他一边张罗着接待领导,一边张罗着发紧急通知。

    “应声,你好大的胆,竟然指挥陈书记。”会民调侃着应声说。

    “耿县长可别这样说,应声同志肯定是发现什么宝贝,让我们来取宝的啊。”陈书记风趣的说。

    “陈书记英明,我真找到两件宝贝啦!”应声说。

    陈书记和会民视察了百亩示范田以及养猪场、秸杆粉碎间、沼气池、浴室后,都非常感慨。陈书记肯定的说:“这是全县的样板!”

    “应声,你把陈书记和我找来,不只是看一看百亩示范田这么简单吧?”会民说。

    “是的,我想提拔一个人,和我一起宣布任命。”应声说。

    “哦,说来听听。”陈书记感到既诧异又新鲜,哪有用这种方式说情的?

    “这里的土地转包和良性循环发展,也是有故事的,它凝聚着施丽艳同志的汗水和智慧。”应声汇报说。(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陈书记已经完全领会应声的意图了,他捉摸着应声心中应该有个发展蓝图了,从心底里希望应声上任后尽快点燃新农村建设这把火,为全县树立个样板。于是他立即借用厚强的大哥大给县委组织部打电话,要求立即对施丽艳进行考察,提交明天上午的常委会讨论。

    接着,应声又领着陈书记和耿县长考察了巩固村以及与巩固村相邻的柳桥乡白龙港村。

    会民是故地重游,搞社教时,他经常穿越韩桥,来回于巩固和韩桥两个大队之间,尤其是对于韩桥村的发展变化他更为赞叹。

    这个两县交界的地方,陈书记是第一次来,他看到江海河对岸江浪县地界上的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与本县巩固村的棚披摊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感到脸上发烫,恨自己来晚了,发展滞后了。

    “二位领导,我们这里市场发展虽然远远不及对岸的江浪县克信乡韩桥村,但是韩桥绣品市场的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在巩固村和白龙港村都已深入人心。巩固村村民加工的绣品纺织品,都是在这不起眼的棚披里卖给经纪人,然后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而白龙港村加工的产品则是和韩桥村的绣品一起,通过海通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出口国外。韩桥绣品市场沿江海河已形成一定规模,正对着巩固村和白龙港村。”应声指着地图说,“我们目前好似一张白纸,可以按照时代要求规划设计一座现代化的绣品市场。这就是我要向领导汇报的第二件宝贝。”x www.x m.x

    陈书记连连点头,手指着江海河对岸的韩桥市场,说:“走,去对岸看看。”

    “欢迎陈书记、耿县长!”一群人边拍手边喊。

    会民一见正光和兰芝,激动的泪花在眼眶里打转,他是多么想去拥抱一下这二十多年未见的饱经沧桑的老朋友,但是县委陈书记在,他只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当年市场的开拓者学童和克信乡书记心民以及韩桥村支部书记水波都来迎接。正光和兰芝张罗着客人到家里落座喝茶。

    心民、学童和水波介绍了市场发展前景和绣品市场规划建设的打算。克信乡的规划与应声的设想完全吻合。一个以江海河为中轴线,西岸韩桥村与东岸巩固、白龙港村相对称的新的绣品市场的蓝图就这样勾勒出来了。

    陈书记临别前带走了慎修乡、柳桥乡和江浪县克信乡的地图,他是在想做一篇大文章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