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江海潮涌(1)(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八万,意思是小了点,事成之后,还要重谢。”

    “呵呵,口气不小,我还从来没有一笔经手过八万块的。”

    “是是是,歩书记,哦,应声,是你人好哎,正派。”

    “疏浚工程结束后,还想再揽河边的工程继续做?我问你,是你的哪个表兄托你找我的?”

    自途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显得很神秘的说:“哪里是什么表兄?是一位很关键朋友的亲戚。”

    “是哪位关键朋友?”

    “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不过,你能帮忙把这些工程拿下,对你我都有好处,反正不光是钱的事。”

    “乖乖隆的咚!我一个从小离开父母的人,可没想那么多。可是有人总是算计我,恨不得我去坐牢才开心呢。”

    自途觉得应声话中的味水不对,嗯嗯嗯有些尴尬的说:“说笑吧,你这么好的人,谁那么没良心?”

    “自途啊,问你钱是谁的,你不肯说,那就别说了,说了大家为难;哪个委托你送的多少钱,你还退给人家多少钱。这个八万块钱我是一分也不会收的……”

    “不不不,不,挖河不行的话,还有后边的工程好做,你不收,就是为难我了,兄弟!”

    “我不是为难你,我是在救你,你原数退给人家,咱们就当没有这回事,好不好?”

    “疏浚江海河我们承包段的任务,公开招标;后边的配套工程,再另行招标,只要我在位置上,没有谁能走得了后门。”

    “这个?”

    “有的人见钱开脸,我现在是谈钱色变,懂不懂?昆仑山公司为销售第一台样机支出两万块钱的事,不是赵老担当替我挡枪,我就去坐牢啦,你知道的了。”

    自途如坐针毡背脊冒汗,颤抖着说:“那,是那个财务科长乱咬人的。”

    “后来还是还了我和赵老的清白,赵老说就不追究是谁嚼的舌根了,这是把人往死里边整的,对不?咱们是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了,相互知根知底,你懂的哟,啊。”

    “是是是,是的,这么多年自途我有点自我糊涂,有些对你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兄弟大人大量,这次这个忙你要帮我,也是帮你自己了。”

    “你把这个钱呢,退给人家,和人家说清楚,就是帮你也帮了我;为什么我把你约到我家里来而不去乡机关,就是兄弟之间有话好谈,是不是?这么多年来,你为村里、为公司做了哪些事又是怎么做的,你自己心里不是没数;要是等我把你送来的钱往纪委一送,由他们对你展开一下调查,恐怕不光是不让你打招呼的公司参与竞标那么简单,大家的脸上都不好看啊。”

    “歩书记,我听你的。”

    自途浑身汗毛乱竖,就灰头土脸的把钱拿回去了。

    在招标会议上,厚强以成本价中标。自途介绍的公司的人都看傻了眼。有人笑厚强为什么不通过应声直接拿下工程多赚点钱?他说得很豪迈,为建设家乡美好家园,多做点贡献少赚点钱,应该的,只要不亏本就行;再说,我厚强是坑朋友的人吗?

    疏浚工程如期完成任务,水利部门正在对该工程进行验收之际,应声接到了县纪委的电话,让他立即去一趟。

    应声感到莫名其妙,纪委找去干嘛?他迅速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行为,就自言自语说,身正不怕影子斜。

    应声被纪委查过几次,都没有查出什么问题,还赞扬他是廉洁奉公的好干部。所以这次纪委找他谈话也很谨慎,就巷子里扛竹子直来直去,直截了当的和他核实情况。

    有人实名举报说,应声在江海河疏浚工程发包时收受八万元好处费,纪委的同志要求应声作出解释。

    应声呵呵一笑说,有这回事。纪委的同志很惊讶,原来应声真的变了?应声不慌不忙的给一芳打了个电话,一芳就立马赶到了县纪委。

    纪委的同志从一芳手上接过录音磁带,瞧了瞧说,好个应声,学精明了,还留着证据呢。

    纪委经过调查核实,很快还了应声清白。

    让应声费解是,自途当村委会主任时他并没有发现他有这么多心眼儿,可怎么当上昆仑山公司总经理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再说,此次招投标找他疏通关系,自途不肯明说钱是谁的关系户委托送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应声苦思冥想似乎想明白了点什么,如果把整个疏浚工程给自途介绍的公司承包,自己和自途不就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两只蚂蚱吗?应声长长叹了一口气,果真是这样的话,今后工作还能有什么原则性可言?

    应声深情的凝望着远去的江海河,他想向她寻找答案,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

    暮色中,当时河道疏浚时栽下的一棵棵“大抵三尺强”的松苗,仿佛撑开了绿伞,与江海河水融为一体,像披着青纱的巨龙奔向远方……

    蓦然,似乎耳畔有一种呼唤“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的,这是父母含冤入狱自己成了孤儿后,一芳、众辉、厚强和进炎等一帮小伙伴叫他一起去看的电影,京剧《沙家浜》里的一段唱词,令人回肠荡气,叫人无不感到气势磅礴而血脉偾张。

    “哈哈哈。”他高兴得情不自禁的大笑起来,这次误打误撞被派到市委党校学习,要说收获还真是十分丰厚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尤其是对人民利益的认识得到升华。为多数人还是为少数人谋利益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其他一切制度的根本分野,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是衡量真假共产党人的试金石。“为人民服务”是我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人民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战争的主体是依靠人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应声的脑海里闪现出道道红光,家乡老一辈的老赵、老洪,自己的父母正光、兰芝,发小众辉、厚强、进炎以及妻子一芳,空调专家言骏,叔叔会民,老师年良、陈麟,哥哥广志、应石,同学丽艳、于春,村书记学童、水波、柏青,政府办张祥、公证处金诚、工商局小龚,范乡长、明所长、包所长,还有新结识的记者郭亮……一个个熟悉的面容,或透露出刚毅和果敢,或蓬勃着智慧和灵气,或坚守着公平和正义,多么可爱的人们啊!在他们的身上,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又怎能说他们不是一株株挺立的青松?正是无数的他们构成了当今中国的脊梁。

    看着新疏浚的江海河的粼粼波光,河面上运输的船只南来北往,河两岸的基建已经开始动工,应声想象着这里很快就会耸立起一片片富庶繁华的农民新城,心里难免激动,产生立即参与其建设的冲动。眼下处境虽然比较艰难,但只要无愧于党和人民,对得起天地百姓,自己的腰杆儿就是硬的。再说,有那么多仁人志士和自己在一起努力工作,前面一定是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