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北燕的举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晃进入了寒冬腊月,中原各地大雪飘飘,白雪皑皑,山路被雪封堵,中原百姓无法进入西川,就在各地窝冬了,由于战乱耽误了春耕秋收,进入寒冬,不少难民冻死饿死在荒郊野外。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此时中原的真实写照。

    不想被饿死的流民开始向楚国和卫国迁徙,这两国正在颁布新法,相对魏韩赵等诸侯而言,实力要雄厚,齐国名存实亡,燕国处在匈奴虎视眈眈之下,因此楚、卫成了相对最佳避难之所。

    与此同时,由于今年大雪,致使草原被雪盖压,冻死了不少牲口牛羊,没有干柴,没有绿草,北狄草原部落都出现了冬荒,为了生存,各部落不断纠集人马向中原边界滋扰,抢夺边关百姓的粮食和衣物,而匈奴更是率领东北方各少数游牧部落向高句丽进攻。

    高句丽国承箕子朝鲜,在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当时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后来战国诸侯征战,这个边陲小国开始自主内政外交,已经脱离了中原的控制。

    匈奴与乌桓、鲜卑、东胡铁骑联军,撕破了鸭绿江岸的高句丽防线,进入了朝鲜半岛,一路烧杀抢夺,不少城邑及部落陷入了战火之中,生灵涂炭,高句丽王被迫无奈之下,只好向邻邦燕国求救。

    ………燕都蓟城大殿内。

    相国温疥、御史大夫昭涉以及燕国重要的文臣武将聚集殿前,商议国事。

    藏荼一身龙袍坐在大殿高榻之上,俯视文武官员,说道:“如今中原正是水火不相容的时候,匈奴忽然出兵高句丽,就快攻打到都城平壤了,高句丽王已经派来了使者,向我燕国借兵抗敌,众卿家有何意见?”

    温疥上前奏道:“启禀大王,匈奴共有铁骑三十万,再加上十万东胡降军,以及乌桓、夫余、鲜卑等部落的人马,这支大军布下五十万,而且都是清一色铁骑军,就是倾中原全部军力也无法战胜,何况那些北狄游牧部落都是骑兵,善于野战,燕军靠长城天险以及长白山、辽河等要塞抗拒匈奴还勉强,如果贸然出兵去援救,恐怕没有丝毫胜算,白白葬送我燕国子弟。”

    御史大夫昭涉接着道:“不错,何况高句丽与燕国素无来往,要说交往,几十年前,前朝大燕与朝鲜半岛的小国还发生过几次战争,今日高句丽遭遇灭国之灾,与我燕国何干,没必要耗费国力人力,平白得罪了匈奴,致使燕国惹来战祸!”

    文武官员纷纷附和,都不敢得罪了关外的匈奴,否则凭着不到十万燕军如何能抵挡住数十万狄人铁骑。

    藏荼闻言点头,开口道:“昭涉,散朝会你带着本王的口谕,前去接见高句丽的使者,把他们尽快打发了,燕军只负责保卫燕国百姓,不能白白战死在异国他乡。”

    “臣遵旨。”

    昭涉躬身领命。

    藏荼又道:“现在中原局势越来越严峻了,楚国和卫国相继壮大,其它诸侯也在囤积兵马粮草,过了年开春,说不定就是一场争夺大战,我燕国处在偏远的东北方,初期战火还烧不过来,但等中原逐鹿落下帷幕之后,便是燕国遭受攻击的时刻,故而,本王在想,燕国应该尽快结交盟友,否则势单力薄,挡不住楚国和卫国的进攻。”

    丞相温疥愕然道:“大王的意思,是要与西川汉国结成盟友?”

    藏荼微笑道:“不错,纵观天下诸侯王,论实力和贤明,谁也不如汉王,而且两个月前汉王孤身在云梦山大会上力压诸侯,舌战天下群雄、士子,可知其才略过人之处,何况他还是本王的妹夫…哈哈……”众臣听到大王要与汉室结成联盟,而且还要联姻,不少官员都松了一口气,心下欢喜,暗想有了这层关系,将来汉王出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