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悠闲地听天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涵拖动着鼠标,将刚刚完成的一份报告上载到了ESA的网络服务器。

    ESA是八年前成立的——在IAU高层的撮合下、全球航天领域里的几个大佬借了联合国的一个办公室开了个会,就算是成立了,成立之初甚至都没有设立总部。后来,各国的航天局与科研机构就是通过专线网络共享数据、共同研究来推进杞人计划,就跟建个QQ群搞事情似的。

    方涵现在用的ESA网络科研交流平台,就是ESA的计算机工程团队设计的。当下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非常适合用来描述这个平台的运作模式,就是‘云’。

    去年,‘特洛伊’号金星着陆器成功传回了大量一手数据,从FAST团队将数据上载到ESA云平台的那天起,方涵几乎每天都会在平台交流首页上看到新的研究报告出现。金星硅基生命的详细数据,从最大程度上刺激了所有生物工程组的生物学家,狂热,是唯一一个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生物学家的单词。

    而狂热,加上数不清的臭皮匠一起发威,带来的就是高效率的科研。

    方涵时常感慨,人类在19世纪60年代才提出了生物的性状受遗传影响这个猜测,20世纪初才有了基因这个概念,20世纪中叶分子遗传学才开始发展,人类研究地球生物的本质,坎坎坷坷走了一百多年才有了今天的认识。而ESA的生物工程团队,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摸清了金星硅基生命的本质。

    而金星硅基生命的研究成果中,也有方涵出的一份力!方涵很自豪自己也是臭皮匠们中的一员,作为奠基了硅基生命学的一份子,他非常渴望见人就谈金星硅基生命的研究成果。

    比如……

    金星上的所有硅基生命只有一种繁衍方式,就是分裂。

    体型越大,分裂的间期越长,反之则越短。

    环境条件越适宜,分裂的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

    它们只有一种‘呼吸’模式,没有循环。地球上,吸氧气吐二氧化碳与吸二氧化碳吐氧气是一种循环,金星的硅基生物圈内不存在这样的循环。

    它们体型跟环境相关,包括重力、温度、光照、气压、空气成分、种群数量、硅酸盐的丰富程度等等。从着陆器与轨道探测器传回来的表象数据来看,金星上的石虫体型最大的与航天飞机相当,最小的比草履虫还小,得用显微镜观察。

    恐液态水。

    等等……

    可惜的是,方涵不能对外人聊这些,而能听方涵聊这些内容的人,方涵又不想去跟他们聊,因为他们都是‘知晓一切’的同事。

    能让方涵提起聊天兴趣的人,也只有年九零了。

    年九零打过一个比方,说金星上的硅基生命就像是爱啃石头会放屁的恐水病毒。

    方涵很喜欢这个比方,他觉得,这应该就是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了。

    可是在战术上怎么重视呢……

    自从前苏联的金星系列探测器揭开了硅基生命的部分面纱之后,就有许多人开始秃了,比如提出ESA概念、萝藦工程概念的各种斯基。九年前,居山的考古队发掘出的星墙石砖中发现了硅基生命的组织成分,在确定建立国际联合ESA的必要性的过程中,又秃了一批。而ESA的建立,仅仅是无数人脱发噩梦的开始。

    去年,在得到金星硅基石虫的详细数据之后,生化学家们开始担心,如果金星上的硅基生命通过陨石小行星之类的途径侵入地球地壳,那么地球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就变成另一个金星——高压、高温,这对人类、对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