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乔小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权见大哥孙策咽下最后一口气,趴在床前嚎啕大哭。张昭道:“将军,此时还不是哭的时候。现在应该一面治办丧事,一面打理军国大事。”孙权这才止住哭声。

    张昭令孙静操办丧事,请孙权到大堂,接受一众文武官员的拜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日汉使刘琬到吴郡,见过孙家众兄弟后,对他人道:“我遍观孙氏兄弟,他们虽然个个才华横溢,俊秀练达,然而却都是禄祚不终之命。只有孙仲谋形貌奇伟,骨格惊奇,乃大贵之相,又能得亨高寿,其他兄弟几人都不及他。”

    孙权禀承孙策遗命,掌管江东。这一天,下人来报周瑜自巴丘回来了。孙权道:“公瑾回来了,我也就可以安心了。”原来周瑜守御巴丘。听闻孙策中箭受伤,连忙从巴丘回兵,准备探视问候。快到吴郡时,接到孙策身亡的消息,连夜快马加鞭前来奔丧。

    周瑜到了以后,立即哭拜于孙策的灵柩之前。吴太夫人得讯出来相见,把孙策临死之前的遗嘱之语告诉周瑜周公瑾,周瑜拜倒在地道:“我愿竭尽全力辅佐仲谋,死而后已!”

    不太工夫,孙权快步走了进来。周瑜上前拜见新的江东之主孙权。孙权扶起周瑜道:“愿公瑾勿忘先兄遗命。”

    周公瑾深施一礼道:“我周瑜愿肝脑涂地,以报知己之恩。”

    孙权道:“如今我禀承父兄之基业,不知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守住这份基业呢?”

    周瑜道:“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则亡。为今之计,须找一些有高明远见之人来辅佐。”

    孙权道:“先兄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

    周瑜道:“子布乃是贤达之士,足以担当如此大任。我才疏学浅,恐怕会辜负重托,不过我推荐一人来辅佐将军。”

    孙权忙问是谁。周瑜道:“此人姓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川人士。鲁子敬此人胸怀韬略,腹藏机谋。早年丧父,待母极其孝顺。并且家中极富,经常散财接济贫苦之人。我当初为居巢长之时,率领数百人过临淮,因为缺粮,听闻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因此前往求助。鲁子敬立即手指其中的一囷米相赠,可见他的慷慨大方。子敬平生还好击剑骑射,现居住在曲阿。他的好友刘子扬想邀请他一同前往巢湖投奔郑宝,鲁肃尚踌躇不定,还没有前往。如今主公可速速召揽他。”孙权大喜,立即令周瑜前去礼聘鲁肃鲁子敬。

    周瑜奉命亲往,见到鲁肃后把孙权邀请他到吴会之事告诉了鲁子敬。鲁肃道:“近日刘子扬约我去巢湖,我正准备出发呢。”ωωω.χ~⒏~1zщ.còм <

    周瑜道:“昔日马援曾对光武帝说,当今之世,不但君择臣,臣也择君。如今我家孙将军礼贤下士,接纳招录奇人异士,世所罕有。你别想其他的了,只须同我一起去东吴就是。”

    鲁肃最后答应了周公瑾,于是同周瑜一道来见孙权。孙权甚为敬重,经常与鲁肃谈论,一谈就是几个时辰。

    有一天,一众官员走后,孙权留鲁肃饮酒,到了晚上二人同榻抵足而卧。半夜,孙权问鲁肃道:“如今大汉已经岌岌可危,四方征战不休,我现在承父兄余业,不知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教我?”

    鲁肃道:“肃料汉室不可复兴,现在我们只有立足江东而坐观天下之变。如今趁北方战乱不断,剿除黄祖,进伐刘表,据长江天险而守,以据北方,然后建号称帝,则天下可期。”

    孙权闻言大喜,披衣起身拜谢。第二天厚赠鲁肃,并将衣服帏帐等物赐与鲁肃之母。鲁肃又举荐一人见孙权,此人博学多才,是个孝子复姓诸葛,名瑾,字子瑜,琅琊南阳人,孙权立刻拜他为上宾。诸葛瑾劝孙权不要与袁术联合进攻曹操,孙权听从了诸葛瑾的话,回书一封让陈震带回,婉拒了袁术共击曹操的请求。

    在长安的曹操得知孙策已死,其弟孙权继位,就让献帝刘协发了一道诏书,加封孙权为将军,兼会稽太守,自此孙权威震江东。

    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旭日从海面喷薄而出,将碧波荡漾的海水染得金碧辉煌。绚丽的朝霞映在那辽阔的海面上,犹如仙女剪下的红霞,为大海披上了一层红纱。海面上闪烁着一串一串五彩缤纷的光圈,绚丽多姿,分外迷人。

    九艘海船乘风破浪行驶在朝霞满天的海面上,船头的“宋”字战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旗帜下面两个妙龄少女一脸兴奋地看着眼前的奇景。

    只见她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