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何处望神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山药洗净切片,排在混匀的江米与粳米上,撒上一层砂糖,加水至一节手指的高度,文火慢慢熬。

    乌莹捞起一碗百合,看着朱樱将泡在水中的药材捞起沥干,问道:“那孩子已不需喝药了?”

    朱樱铺开切好的药材,那药材形状古怪,什么模样的都有,外表灰黄,切面皎白,微微打着卷。

    “这是什么?”乌莹将百合片也放进山药粥中,搅了一搅。

    “是白及。那孩子溺于水时伤及肺络,白及能入肺,又没有很苦,再加姜汁冲淡寒性。而且那孩子脾气本就虚,顺势补补,总是好的。”朱樱拿起浸着生姜末的小碗,倾了小半在粥中,“这样药味很淡,就不难吃。”

    山药粥中慢悠悠地泛起一个泡泡,泡软的百合和白及变得柔软,慢慢沉下去,江米在水中舒展开。

    舷窗外波光闪烁,落在木制的舱内,伴着温吞的“咕噜”声,让人的心安定下来。

    山药粥旁煮着一锅马奶,热气腾腾,飞舞的水汽在明亮的阳光中闪现出缤纷的色彩。

    朱樱将剩余的姜汁沥到一只干净的小瓷碗内,舀了一勺滚烫的马奶灌入碗内与姜汁混匀。

    不过片刻,马奶凝固起来,朱樱随手撒上一把碎冬瓜糖与山楂糕。

    “真会讨孩子欢喜。”乌莹笑道,香甜、新巧又艳丽,小孩子最喜欢这样的东西了。

    朱樱舀起一碗山药百合粥,放在托盘上,微皱了眉:“为人诊病多了,便习惯多管闲事。譬如小儿刁钻任性,苦的药便不肯吃,只爱那些甜的、五颜六色的……就忍不住去把药做出小孩儿喜欢的眉目来。”

    “哎,两位娘子,咱的马奶可煮透了?”船上的厨子踱进舱内,闻了一闻,不由赞道,“好香甜的山药粥,娘子手巧得很。”

    昨日立了冬,一路北行,江风凛冽,船上众人已换上冬衣。

    面前两位娘子一个身着青黛色洒金袄裙,一个身着白色袄裙,裙袂和衣裾上绣着细碎的淡紫色藤花,好洁净俏丽的模样。

    手巧,还生了一副惹人喜欢的模样,真是命好。

    “煮透了。”朱樱回头一瞥,笑道,“大师傅,借了你一勺马奶给那孩子做些新奇玩意儿吃。”

    “哈哈,不妨事,咱煮这个不过做些马奶酒。”厨子拿着大勺在锅里搅一遍,提起来闻闻香味,熄了火,从一旁搬出一只大陶罐,将煮透的马奶一勺一勺灌进去。

    一边灌,他一边絮絮说道:“从前蒙古客人多,船上往来他们都喜欢喝马奶酒,因此我常备一些。时日久了,那些开船的小崽子们也爱喝一口,我就仍给他们做,只是现今江南马场少了,马奶有些不易得,倒是可惜了。”

    “江南盛产鱼米,将来必是社稷倚重之处,养马并非重要之事。”乌莹这样说道。

    “嘿嘿,也是。”厨子无意间抬头看乌莹一眼,见是个蒙古女郎,愣一下,挠了挠头。

    这话由她说来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那苏图在甲板上支了小桌子,教那小童子玩骨牌。

    “你看,这几块是长牌,分为‘天’、‘地’、‘人’、‘梅花’、‘长三’和‘长二’。”那苏图排开骨牌,调皮的小童子却抓起一块块的骨牌,四平八稳地在桌上堆出一座桥。

    “别玩了,那苏图,你去收拾东西。”乌莹抬手将骨牌拢作一堆,“小娃娃来吃药粥和点心。”

    小童子欢呼着接过山药粥,含着勺子,圆圆的脸上漫开笑。

    一点也不苦的药粥,却能将病治好,若是天底下的药都这样香甜就好了。

    朱樱提步走向船头。

    江风挟着凉意,在甲板上肆意呼啸。

    风帆被鼓起,船飞快地穿过几处沙洲,焦山与象山分立两岸,巍峨料峭的影子投在甲板上,蜿蜒起伏。

    王献正抬头仰望青翠山峦,搁在船舷上的手攥成了拳,骨节分明。

    船入镇江,一道手谕传来,命他们即刻拢岸,于京口上岸,待应天府有新的旨意传来再进京。

    王献很想立刻回应天府看看到底发生何等紧要事,可又不敢随意抛下皇命。

    “王大人,你看。”朱樱走上前,遥遥指向象山背后一脉重叠山峦,那山上林木葱郁,楼阁重叠,烟气袅袅,“宋分南北后,曾有许多人在此北望中原。”

    那便是北固山,山中有鲁肃的墓,有东吴古道,有甘露寺、祭江亭、北固楼,若山石有目,林木能言,或许还会述说更多人在此留下的喟叹。

    “宋人北望中原,见的是残山剩水,今日北望得见太平盛世,乃幸事。”王献望向江北,长河滚滚,两岸船舶往来不息,扬州城繁华隐隐。

    “这番话……”苏芥走来,笑道,“你留到应天府,那人面前再去说,他听了自然欢喜,且连你一起欢喜。”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