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琉球报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S:这张是接着231章写的,中间并无任何断层,请各位书友放心阅读。

    静心园书房中,十几个人正静静端坐着,桌案后,王新仔细的看着一份份地上来的报告。x https:/m.x/

    这些报告上写着台北这大半年的所有事务,从民政到军事无所不包,对于很多不重要的事情王新只是一跃而过,他的重心主要还是在民政、开垦、军队,以及钢铁厂与基隆造船厂。

    经过这大半年的不断移民与开垦,现在的台北总人口大概在75,000人左右,而开垦土地大概在75万亩,其中20万亩被圈为了官田,其余田地都按工分分配给了那些流民;而基隆总人口只有1万多,因三面环山,开垦土地还不到10万亩。

    琉球地处亚热带,雨水阳光都非常充足,所以农户种水稻每年就能三熟,而现在的亩产大概在2.5石左右,那一年下来,台北和基隆的粮食收获就会超过400万石。

    如果王新没记错的话,后世记载中琉球的耕种面积可是高达81万公顷,换算过来就是1200万亩耕种田地,那要是全部种上水稻,每年就可以收获8000万石以上。

    这也只是理想数据,现实中并不能这样换算,因为不可能所有土地都种上水稻。

    看完这份报告后,王新又拿起了薛铁匠递上来的钢铁厂报告,其中的数据非常的清晰明朗,月产铁料100吨左右,而钢铁冶练大概在每月30吨。

    这样的钢铁产量在后世顶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小钢铁厂,不过对于现在的王新来说应该是足够了。

    钢铁冶炼在这个时空还是非常难的,因为这个时空的钢铁都是工匠们一锤一锤敲出来的,因为这个时空的火炉炼钢温度根本就达不到要求。

    主要的难点便是熔铁炼钢的高温耐火砖问题,可是这些在王新的眼里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解决了耐火砖炼钢自然就不是问题。

    见到王新看起自己的报告,薛铁匠站起来说道,“少爷,因为现在的钢铁厂人手不足,所以每月只能生产这点钢铁,若是日后钢铁厂人手充足,我相信每月的产量一定会再上去的。”

    看着薛铁匠的样子,王新都不由得笑了,若是让你们一锤子一锤子敲,30吨都够你们敲几年了,现在你居然还嫌30吨太少。

    不过对于薛铁匠的想法,王新还是点头答应了,现在够用不代表以后也够用,若是钢铁巨舰出来30吨能做个什么?

    在了解完钢铁厂、炼铜厂以及煤矿厂的大致情况后,王新又拿起了基隆造船厂的报告,因为船厂刚建造完毕,现在船坞内连一根龙骨都没有,大部分工作都放在了采伐木头之上,看了一会儿王新就觉得有些索然无味,因为上面写的全是各种采伐的木料。

    最后一份报告是罗学钱递上来的,所以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建设的情况,看着看着王新就觉得头晕眼花,因为其中写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小到一条几百米的水泥路修建,大道码头、岸防炮真的是无所不包,为了节约时间,王新也只是挑了一些重点看而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