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内部竞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已时未,王新快步离开了大顶山军校,朝着一墙之隔的振华学堂赶去。

    军校前期的课程,王新也只会给他们讲解一些经典的战争案例,至于其他的王新也不急传授。

    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军事技能与战术,而是把自己大字不识的文化功底补起来。

    王新已经给他们安排了足够的老师,教他们识字,而且课程量还十分的庞大。

    对于军校的管理,王新依旧是沿用了老方法,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那就是军棍伺候。

    走进振华学堂,王新在一间门牌上写着新学的教室前停下了,他站在门外目光朝教室内扫去。

    教室内二十多个穿着儒雅长衫装的中年人,正在伏案不停查阅和书写。

    这些人都是王新从流民中挑选出来的读书人,他们的学识王新都一一讨教过,的确都有不俗的功底。

    可却因为出生寒门,在朝堂中没有关系,每次科考都是名落孙山。当真是印证了那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对科考无望的他们,在王新发出邀请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奔,他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帮王新翻阅古籍文献。

    见到王新站在门外,一个面色蜡黄的中年人急忙迎了出去,“王少爷里面请。”

    王新和中年人走进了忙碌的教室内,王新开口朝着中年人问道,“良达,整理出来几本。”

    张良达面带惭愧的道,“是良达辜负了少爷的期望,到现在也才整理出来了四本。”

    张良达走到了一旁的书柜,从中取出了四本厚厚的书籍,“所有的都在这里了。”

    王新接过四本书籍,把它放到了桌上一一翻阅了起来。这四本书分别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六韬、太白阴经。

    这四本书并不是现在的从上到下竖着写,并且不分段的书籍,而是按照王新的要求重新编辑的。

    书籍也从上到下竖着写,换成了从右到左写,书中的字义也不再是晦涩难懂的古文。

    而是一段古文后还夹杂着一段翻译过的白话文,文章中也采用了符号分段。

    为什么这个时空的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就是因为教育的权利都掌握在那些世家豪族的手中,不是所有百姓都能支持孩子上私塾的。

    也许就会有人,既然上不起私塾,那就在家自学吧。

    但问题就在这里,这个时空的很多书籍都是不分段不分句的,即使你拿到了一本书,没人指点你也不明其中意义。

    就比如一句经典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话有两种断法,一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二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不同,意义千差万

    王新可不是这个时空的那些掌权者,他知道普及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从马家宅院起,他就一直都在推倡白话文,和以符号断句。

    张达良在接到王新交给的这个任务时,他就明白了王新的用意。

    刚开始他的内心也是纠结的,因为他本来就属于读书饶一份子,王新这样做是在为了取消普通百姓受教育的门槛。

    这四本书一出,即使很多人不去私塾,也可以自学成才。

    但张达良在到达大顶山后,心中的那一份抵触就渐渐的消失了,因为他在大顶山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王新放下手中的太白阴经对一旁的张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