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流民到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尽管拍卖行和赌场的生意非常好,每个月的盈利都在四十万辆以上。

    但对于王新这个吃金大户来说,四十万辆银子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正因如此王新才想到要控制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但现在王新的这点实力根本就无法做到。

    明朝最大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正是因为控制了东南沿海的贸易航线和台湾。

    才会在那样的逆势中崛起,成为连明朝都不敢轻易得罪的巨大集团。

    郑芝龙发迹于日本平户,在离开日本后到台湾建立新的根据地,不仅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私人海军,而且效仿明朝在台湾设官建置,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

    虽然此时王新的路与当时的郑芝龙很相似,但他知道自己将会比郑芝龙走得更远。

    大顶山的码头上各式各样的马车与平板车来回跑动。

    各式各样的物资也在人力的搬运下不停的装船,水泥和大批的钢筋被搬进了船舱的底层,仓库内的粮食也在不停的往外搬

    为了这场大迁移,王新可谓是动用了全部的力量,就连三艘盖轮船也准装待发。

    要是在海上遇到了不长眼的海盗,黑洞洞的火炮就会将他们碾为齑粉。

    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王新手中的大中型福船已经超过二十之数。

    为了凑齐这二十多艘福船的船员,王新可谓是煞费苦心,在金钱的利诱下终于是凑齐了。

    经过几日的装卸,在二十多艘福船的底层甲板终于是装满了。

    在姚山和李锐的陪同下王新登上了最前方的一艘盖伦船,这艘盖伦船就是此次航行的旗舰大顶山号。

    王新并不会跟着去琉球,他此次出行的目的是船厂,他想去看看那些流民。

    从胶州到琉球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一个来回就是一个多月,一次最多只能乘载8000人。

    但王刚送来的信件中却说了,流名的数量可能有八万左右,按照王新现在的运输能力来说,最起码也要一年才能完成。

    但王新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为此他已经让汪道林到沿海各地去大肆购买船只了。

    一个时辰的外海漂泊,团队已经开始临近船厂,在船厂护卫人员的放行下船队驶进了港口。

    因为船厂的码头并没有扩大,所以根本就容纳不下这么多的船只,最后没办法只能一批一批船的靠岸装卸东西。

    经过所有人的努力,终于在夜幕来临之前,船厂外围架起了巨大的粥棚。

    为了防治疾病的传播,王新还在周围挖了不少的公共厕所和排水渠。

    至于流民的住所,现在王新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只能依旧是让流民住在地窝子中。

    东方出现了瑰丽的朝霞,船厂上空飘起缕缕炊烟,空气中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

    热腾腾的大锅米粥刚刚烧开,远处的地平线上就出现了流民百姓,他们个个有气无力,虚弱非常。

    王新就站在船厂的城墙之上,他目光朝着难民中少去,他在内中看到一个读书人样子的人,六十岁左右,头发花白,戴着懒收巾,穿着满是补丁的长袍,一脸的皱纹,神情沧桑之极。

    身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扶着白发老者,头戴着瓦楞帽,神情中有几分官府中人的味道。

    而在最前方领路的,却是一个面色污黑的青年男子,此人行走间还是劲道十足,差别于身后的那些流民。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