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百年和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下大势,自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战争导致人口急速锐减,各国就会进入修身养息。和平就会带来安稳的发展环境,水利被修缮,农耕也将被重新拾起。

    没有外部的大趋势,内部也是一片安详,随着物产的逐渐丰富,人口就会快速增长。

    当人口达到一定的基数,就会产生阶级矛盾,土地的日益兼并,就会给社会内部增加冲突。

    各国为了安稳国内的百姓,就会对外挑起事端。一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一致对外。二也是为了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

    自从王新来到这个世界,他就开始研究这个时空的历史变化。

    唐末天下大乱,各处藩镇揭竿而起,人口急速下降,各处休养生息。

    百年和平,各国人口增加兵强马壮,武器装备精良,粮草辎重堆满仓库。

    中原大地就会再次洗牌,有王朝寂灭,也有王朝兴起。

    中原大地战火四起,狼烟遍地。人口又将急剧下降,各地又将陷入修身养息。

    他看着胶州城内繁华的街道,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走着,看着那店铺林立的街道,此时的他陷入了一阵沉思。

    真的会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吗?他既有期待也有犹豫,他不想看见汉族人民在战争中抛洒热血,但他又渴望机遇。

    最后他咬牙下定决心,若世界太平他就不会搅动风云,若汉族人民迎来战争,他必将挺身而出。

    仓库内王新又打开一个木箱,里面的物品被油纸紧紧包裹,摆满整整一箱。

    王新不用打开,也知道里面包裹的是什么,那就是一个个崭新的燧发机。

    只要铸造坊那边,能够铸造出更多的枪管,这些燧发机就能够发光发热。

    王新走出仓库,招呼那两个家丁过来说,“辛苦你们了,但库房里面的东西十分重要,一定要严加看管。”

    两个家丁急忙点头承诺到,“一定与库房共存亡。”

    王新接下来又朝着振华学堂的方向走去,他走进马家四合院。

    这里忙碌的人已经减少,只有少数泥瓦匠还在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那就是打扫好应建造而尘土飞扬的院子。

    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以藏书修书为主的书院开始,到现在逐渐成为著书立学、传经布道之地,书院制度也在不同功能发展下逐渐有了完善。

    自百年前起,书院多数为私办性质,官办书院为辅。因创办性质不同,故管理方式也稍有区别,因教育、教学的要求与生徒的管束,一般都订有“教规”、“学则”,而且等级十分严格。

    私人书院与官办国学、府学大差不离,其主要课业为《四书》、《五经》之类,以研习儒学经典为主,兼学诗词。

    而王新创办的振华学堂则与前两者背道而驰,他不再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而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教化他们认识这个世界,慢慢的去解放他们的思想。

    王新所招收的学子,全部都是超过十三岁的青少年。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力,所以王新的振华学堂,一周只休息一天,一月才允许他们回一次家,学习任务十分艰苦。

    天色渐暗,星空澄澈,夜凉如水,整个胶州城渐渐的陷入安宁之中。仰望夜空,那份深邃令人无限沉迷。

    柳翠居的西北庭院中,一间匠户的卧房中,陈长兴一家正坐在一张圆桌前讨论事情。

    陈长兴一家有四口人,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