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难民救济、续刷声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梁领土全部归附,通通成为了王新的领地。

    但王新接管的大梁并不是一个富庶繁荣之地,反而是一个风雨飘摇,百姓艰难度日的国家。

    这个国家有六成百姓,都在饿死的边缘挣扎求存;有三成的百姓也只是能勉强度日,但依旧是担饥受冻;剩下一层才是大良的基德利益者与他们的附庸。

    想要让治下百姓衣食无忧,王新需要做的、需要付出的、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

    九月初到十月这段时间,大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八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难民营地,直接救济难民超过五百万,庞大的救济支出,一下子就把稍有好转的政务院财政给压得难以喘息、动弹不得。

    为缓解政务院的财政压力,王新又从自己的小金库中掏出了两百万两白银,但面对如此庞大的难民基数,两百万依旧是杯水车薪。

    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宣传部与各地报纸的大力宣传下,难民营地中的凄苦与悲凉被传到了半岛百姓耳中,生活无忧的半岛百姓开始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协助这个新政权渡过难关。

    看到至下百姓如此积极,王新的内心是激动的、是欣慰的。

    与此同时,半岛兴起的那些实业家,也开始捐钱捐物,但更多的却是捐献各种物资,主要以肥皂、棉布、粮食等为主。

    当王新看到各家企业捐赠上来的物品清单时,咧嘴欣慰而又满意的笑了,竟然在半岛的体制下盈利,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

    至于那些就拔那几根毛,只是表示表示一下意思的家族和企业,王新给出的答案就只有一个,以后一定要多多关照他们,工商、卫生、警察等部门可以勤快些,多上门走动走动,他们最好不犯错,不然就等着倾家荡产吧!

    至于那些用心卖力的家族或者企业,可以给他们发个荣誉证书与锦旗之类的,以后的一些政府工程和项目,可以优先考虑。

    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燕国和吴国的大量粮食流入了半岛,然后再由政务院输向各个难民营地。

    因为大量的囤购,吴国与燕国的粮食价格都在飞速上涨,以至于两国国内的百姓民意沸腾,混乱与动荡都在不断滋生。

    …………

    青州。

    虽然青州城仍然在封锁,但青州城外却有着最大的难民营地,因为很多逃避战争与逃荒的百姓都来到了这里,逃难百姓看着高耸的城墙,他们在盼望朝廷出手援助。

    虽然胡州为了充盈国库,不断向各地官府摊派缴税任务,逼迫各地官服去搜刮民脂民膏,但他也知道流民必须赈济,因此青州城外的救济粥棚,也成为了大梁少有的几处固定难民营之一。

    城外难民营地的昭示牌中,一张布告清晰的贴在墙上。

    “久不洗漱,污浊缠身,病疫数不胜数,长发藏污纳垢,益毒虫滋生,流民暴病十不存一,为绝病虫毒污传害亲朋,除女眷幼女外,男子不分老弱,皆须剪发沐浴,由大夫观诊,数日待病根尽去,则往来复常,蓄剪自便……凡不从者,生死存亡,自求多福。”

    布告一今贴出,就在营地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流民不少人都认为这是在数典忘祖,背弃祖宗礼法。

    王新与政务院因为救济好不容易积下的一点名声,转瞬间就要瓦解崩塌,然而杨桦的一番斥责,却把所有人都骂得哑口无言。

    “一群不忠不义之辈,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