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后蜀王朝、王位更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蜀王朝、松州府、蜀王宫。

    尚明宫是后蜀历代大王的御用寝宫,经过无数次修缮,殿中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广阔无比。

    因为国强民富,尚明宫异常的繁华辉煌,气势磅礴。

    在尚明宫右偏寝殿中,一位身着金色内袍,脸色苍白,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虚弱的躺在龙榻上,龙榻五步之外则是跪着数百身着黑色朝服的文武大臣。

    龙榻最前方跪着三人,由此可见,这三人身份非同一般,这三人分别是:后蜀储君刘善、二王子刘昊、丞相孟知祥。

    而龙榻上虚弱的中年男子,正是当今后蜀王朝掌舵者蜀王,刘注古是一个仁君,在位十三年,对内修水利,修道路,重商更重农。

    对外从不开战,但却经常诱使他国征伐,让他们自相残杀,互相消耗,达到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效果。

    北汉之所以如此仇视郑国,这其中就有后蜀的影子在其中,事实证明,后蜀对外政策是对的,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北汉和郑国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的冲突。

    这么多年来,后蜀从来就没有放弃过逐鹿中原的伟大宏愿,后蜀一直在等待时机,等待周围诸国的一个虚弱期,时机到时,他们会冲出剑门关,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周边诸国。

    在后蜀的诸多君主中,刘注古绝对算是有大才者,他当政的这些年中,曾多次西进征伐吐蕃,欲要将吐蕃后患彻底解决。

    多年攻伐下来,吐蕃的很多部族已经投靠后蜀,即使没有投靠的也远遁西去,现已经躲避到了茫茫高原之上,即使后蜀军队全部派去向外征战攻略,未降的吐蕃部族也不敢前来侵扰。

    解决吐蕃后患,刘注古决定继续隐忍发展,等待出兵时机。

    而今天的蜀王刘注古,却已经是时日无多,生命走到尽头,弥留之际,窗外挂着凛冽的秋风,一片枯黄的叶飘落下来。

    “善儿、昊儿……”

    刘注古抬起无力的大手,储君刘善和二王子刘昊见状,当即跪着向前,刘注古摸了一会刘善的脸,又摸了一下刘昊的脸,随而脸色苍白,语气虚弱的说道,“善儿,你继承大统之后,一定要善待百姓,优待我后蜀……士卒,父皇已经时日不多了,咳咳……

    你一定要虚心纳谏,不可贪图享乐,切记、切记!一定别忘记先祖大愿,不要让父王失望……”

    刘注古的语气越说越弱,好似燃到尽头的微末烛火。

    “父王,您放心吧!儿臣一定会勤政爱民,延续我后蜀王朝昔日荣光,也一定不会忘记先祖之宏伟大愿,绝不会让父皇失望!”

    身材瘦弱、性格良善,年仅二十出头的后蜀储君刘善语气哽塞说着,此时的他已经是泪如泉涌。

    “昊儿,你从小就顽皮,但父王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父王不在以后,你一定要耐住自己性子,做事莫要冲动,莫给你王兄添乱,替父王照顾好你母妃,小时候……”

    看着已经奄奄一息的父王,刘昊撕心裂肺的哭泣道,“父王您别说了,别说了!父王您会没事的,我这就去给你找孙太医,他一定会有办法治好您的,孙太医不行,我们还可以去找别的,我们可以去中原找,不行就去苗疆,父王您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

    身材魁梧的刘昊,此时跪在地上已经哭成了虾米,伤心抽泣的声音,让周围大臣为之动容。

    刘注古欣慰的笑了。

    “丞相……”

    年过五旬,两鬓渐白,面容散布着山丘皱纹的孟知祥,听到刘注古在唤自己,急忙抬头作辑,不言一语,但面目通红,眼睛闪烁着泪光,眼神带着浓浓的不舍。

    “丞相……人终有一死,只是早晚的事,朕走了,你们无需悲痛不舍,朕虽然走了,但我后蜀王朝还在,朕求你辅助善儿,助他完成一帆丰功伟绩……”

    两行泪水滑过孟知祥散布皱纹的双颊,他语气哽塞道,“陛下请放心,老臣一定会尽心辅佐新王,重现我后蜀昔王朝日荣光。”

    刘注古合着双眼,用最后的力气说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话音落,刘注古旁边燃烧的蜡烛已将烧尽,一个帝王短暂的一生从此结束,还有诸多宏图志愿,未能一一实现。

    蜀黎十三年,1641年9月,后蜀王朝蜀王驾崩。

    “父王!”

    “父王!”

    “陛下!”

    “呜呼哀哉,痛呼哀哉!”

    “儿臣、臣等恭送陛下!”

    尚明宫传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