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接王新回吴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数日后!

    舟山传来一则消息,让吴国朝野震动,王公大臣纷纷惊惧不已!

    萧甲统带的舟山水师,在岱山海域和流求人海战,一战数百艘战船被击沉,三万将士死伤被俘,仅有少数几艘战船突围逃离。

    战斗之中,萧甲的旗舰遭到流求人的重点炮击,在多艘战船的合力掩护下,虽然成功突围而出,但自身也是损伤惨重。

    据回来的将士描述,岱山海战炮火映红了天际,海面上到处都是击散的战船,火光冲天。

    数万将士跌落海中,周遭海水都被鲜血染红,炮弹击起的水注如沸腾般,汹涌澎湃。

    舟山水师的全面战败,让所有人心悸不已,描述的海战场面,让人想之就神经崩溃、畏惧惶恐;但当听到流求人的兵力与战损时,吴国朝野上下都是不敢置信,惊讶得哑口无言。

    战船数量不过二十艘,水师兵力六千余,还不过一万之数。

    炮火轰鸣的海战中,流求人未损失一艘战舰,伤亡士卒也不过数百余,经典的以少胜多。

    之前还因为流求人抢占钱塘江门户衢山岛,而闹得沸沸腾腾的吴国朝野上下,这一次都安静了,那些放出来的豪言壮语,也被默默的收了回去,不在吱声。

    一天后,当台州府把温州水师覆灭的消息传到临安时,吴国真正的看到了威胁。

    此时,满心高傲的吴国,才开始正式重视起自己对岸的邻居,而很多不参与海贸的王公大臣,则是第一次听到流求人这样的字眼。

    为了应对流求人的危机,吴王召开了大朝会,想听听朝堂勋贵大臣的意见,集思广益探讨解决危机之法。

    但一天下来,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因为主战派与求和派已经吵成了一团。

    主战派说:衢山岛是钱塘江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不容有失;而且面对一个小小流求,都要虚以为宜,大吴颜面何存。

    所以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派重兵攻打衢山岛,把那些流求人都杀了,丢进海里喂鱼。

    后重新组建水师,待成军之日漂洋过海,杀个片甲不留,更激进的人则是直接提议,派兵攻破大梁岚山,沿着平坦海岸向北,一路杀到胶州去,取王新的向上人头。

    求和派则是连连反对,还细心的分解了当下的形式,吴国仅有三支水师,如今舟山水师和温州水师覆灭,泉州水师根本就顶不起大梁。

    而且海军操练不易,费钱费力不说,最后还不一定有成果,北征刚刚结束,此时也不宜用兵。

    所以求和派的意见是,与流求人谈判,给予一些好处,让他们主动退出衢山岛、退出舟山。七八中文天才一秒记住 ωωω.78zω.còм м.⒎8zщ.cóм

    因为主战派与求和派双方势均力敌,加上吴王铁穆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大朝会无疾而终,并没有商讨出任何处理意见。

    临安的一处宅院中。

    昏黄的油灯中,一个老人坐在案桌后写写画画,眉宇间的愁容一直未散开,因此显得有些阴郁。

    因为忧心忡忡,老人写出来的字迹,完全没了平日里的飘若浮云与铁书银钩之感。

    再写完最后一笔,老人看着桌上的字,放下手中的毛笔,苦叹着道,“老了!不中用了!只是不知你的选择是否有出路。”

    老人桌前,还站着两个五旬男子,其中一人讨好道,“父亲的笔力劲挺、笔走龙蛇、文采炳焕,怎么会老了呢?”

    老人并未开口,也没有看向之前出口夸张的大儿子,而是看向了一旁同样忧虑不已的小儿子。

    “元显,何故愁眉不展?”

    晃神中的宋元显,并未注意到自己父亲已经放下笔,正向自己开口探询,只是依旧皱眉思索。

    旁边的宋元占,用手拐碰了碰自己的弟弟,小声地提醒道,“元显父亲在问话。”

    反应过来的宋元显,有些愣神与糊涂,不明白父亲在问什么?

    满心无奈的送元占,只能再次开口提醒道,“父亲问你为何愁眉不展?”

    “哦……”

    对于交谈中出神,平日里宋维超肯定会训斥一顿,不过今日他确实没有任何磕责,这是继续默默的等待着回答。

    宋元显看着自己父亲,神情担忧的说道,“大梁局势动荡不安,我是在担心文霆的安全,那不孝子出走一年多,也不往家里来封信,良娟天天嚷朗着去找文霆,所以我也有些忧虑不安。”

    都是为人父母,宋维超和宋元占,都明白其中的担忧与惶恐。

    看到自己小儿子心绪不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