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骑兵团调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半年时间悠悠而过,当初木栅栏围起来的骑兵训练场,如今也脱胎换骨、不同往日。

    面积也从当初的一百多亩,变换到现在的一千多亩地,其中的办公、住宿、马厩、仓库、换洗区也并没有占多大的面积。

    骑兵训练场之所以会高达一千多亩地,是因为增加了不少各式训练场,有供大兵团会战的大型操练场,有各式各样的环境模拟场。

    例如,泥泞不堪、潭水淤积的雨天训练场地,荆棘密布、木桩横行的树林环境,一条通道南北的细窄峡谷环境,当然也少不了十几公里的长途奔袭赛道。

    因为昭告寻马与秦学优草原买马的展开,现在骑兵一人一马已经得到了保障,不再需要像从前一样多人共用一马训练。 /

    现在的蛮族骑兵生活可谓是悠闲无比,因为本就弓马娴熟,所以他们的日常训练就要比半岛骑兵少得多,他们多数时间都在进行大规模骑兵会战与小方阵配合突进,练习马术和马上骑射,只占到了其中一小部分。

    相对而言,没有优厚底子的半岛奇兵就要辛苦得多,蛮族骑兵有的训练科目他们一科不少,蛮族骑兵没有的科目,他们却有一大堆。

    身为火枪兵的他们,不仅要了解火器性能,同时也要研袭火枪战术战法,除此之外,冲阵时的冷兵器搏杀也不能落下。

    除了这些必不可少的战场技能外,他们也还有一大堆的政治文化课,他们多数时间都是白天辛苦操练,夜晚进行文化学

    在这个诸国林立的时代,王新的士兵绝对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在各国军中必不可少的书仪官,在王新这里却是毫无踪影,书仪官就是给不识字的士兵代写家书的人。

    对于王新为什么一定要提高军队文化素养的做法,很多人至今都没有弄明白,他们只知道这是少爷的硬性要求,各军各营必须坚决落实完成。

    只知道文化程度是晋升时的必须条件,只知道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未来能走多远?即使有一部分人反感文化学习,但为了自己军旅生涯能走得更加顺利、更加长远,他们也只能埋头学习,不让自己掉队。

    别人不清楚军队的文化素质有多么重要,但从后世而来的王新却是知之甚详。

    这个时空的军队,都有一个很严重的通病,那就是很多将领容易把士兵带成自己的私兵,有些严重的部队,甚至不会听朝廷调遣,只听将军号令。

    王新现在给他们灌输的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明白自己在为谁服务?自己在为谁战斗?是谁给自己发军饷?

    说的一点不夸张,这个时空的很多国家军队,只要将领随意挑唆一下,整个军队都有可能跟着将领造反,就比如燕国威望素著的张氏山,只要他一声令下,弄个几万人的反燕大军,那简直是轻而易举。

    提高军队素养,不仅能杜绝以上问题,同时也能增加军队的作战配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急速换装的大形势下,士兵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办公区的一栋四层建筑内,刘原拿着总参发下来的命令,正在思考着其中的意思。

    调一个半岛骑兵团去辽东,调一个蛮族骑兵团去琉球,在吴梁即将罢兵的紧张时刻,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用意?

    骑兵现在总共有一万人,两千人组成一个骑兵团,辽东那个骑兵团经过兵源补充后,现在总共是两个蛮族骑兵团,和两个半岛骑兵团以及一个蛮族半岛混编团。

    细细一琢磨,刘原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虽然这段时间都窝在骑兵训练场内,但对于辽东半岛和琉球的战事,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