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流动的戏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在这杂乱无章的世界里拥有一席之地,所以我在努力。

    ——摘自KS《随遇而安》’

    ……

    话说戏班这个称呼与组织,其实是现在剧团最早的名称,它们也不同于剧团,没有固定的驻点,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来源全是来自于流动的演出酬劳。

    路遇要找的最后一家就是这种戏班子,不过它们还有个特别的称呼。

    叫做。

    长期活跃于各大乡镇和一些都市里,有偿的出现在大多数老人葬礼上,然后唱上那么个两天。

    在和这个流动班的团长通过电话以后,确定了他们这一次的位置,路遇就要重新坐车去到他们的所在地。

    路遇搜了一下地图,发现位置很远,已经是出了京都,就在冀州省廊房下边的一个县城里,南堤村。

    查了路线以后,路遇想了想还是先在这块再待一晚上吧。

    第二天起早退房,坐公交去火车站,然后乘高铁先到廊房,再坐大巴到县城,又是和本地人一番略显尴尬的交流,坐上乡下特有地黑的,最后赶往南堤村。

    这一路,路遇能看到的是肉眼可见的变化,从首都到廊房,廊房到县城,县城到南堤村,首都的精致紧凑,廊房的熙熙攘攘,到县城老旧无力,再到去往南堤村路上无边的旷野,连空气中都带着各自的味道。

    车辆开过,尘土飞扬,道路两旁是连绵不绝的田野,偶尔还有几座乡下自建的小洋楼矗立在路边上。

    在司机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下,路遇也知道是要到地方了,给素未谋面的团长打了个电话,让司机和他交流具体的位置。

    没多久,路遇眼前就出现了成群的自建楼房,大门的两旁还有各种店铺,穿过这片楼房,汽车拐进了这个村子的马路,路遇还能看到一架写着南堤村的牌楼就竖在马路口上。

    村子里的马路两旁也都是自建楼房,跟刚才看到的一样,各种店铺开在自建房大门的两旁,直到继续往里走,左拐右拐了几个弯,才没了这些。

    这会也正式的到达目的地了,在司机的提示下,路遇结账下车,第一眼就看见了不远处搭起来的高台。

    走近了才发现,这个高台是搭在了小路中央,把道路堵的着实厉害,其他人想过去,只能走大门两旁的土地和水泥台。 /

    这条路上还是那种挨家挨户的形式,没有对门,摆高台的这家门口土地里还有巨无霸型的大炒菜锅和铁灶台,这会铁灶台里还有细小的浓烟在往天空上飘着

    高台看起来很差劲,跟京都的大剧院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连潘远所在的茶楼戏堂都比不上。

    它也不叫高台,在乡下这种东西,统一被称为

    “歌舞台”

    四根像是从工地上淘来的长钢管竖在四个角,然后在离地一米多高的钢管上绑上活动扣,中间是各种钢管平面绑在一起,上边铺上破烂不堪的大木板子,底下再支上错综复杂的钢管,最顶上是一张快褪色的红色篷布,露出的一点点边沿上印的是周东戏剧演出团。

    这会歌舞台上没人在表演,有的也只是劣质大音箱里传出的唢呐曲,还有角落里几个捧着饭碗坐着吃东西的人。

    路遇发现了他们,他们也发现了路遇,台上的几个人凑在一起嘀咕了几句,一个看起来又黑又老的家伙朝路遇喊了一句。

    “这两天是你给我打电话要过来看看的吧?”

    路遇正有趣的观察着周围,被这一声中气十足的喊话又给吸引了过去,听完这人的话,路遇也反应过来了。

    这人应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