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 下一个目标,便是契丹国都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臣僚,忽然掷地有声的说道:

    “按众卿所言,如若连年征战,的确会消耗巨大的财力、物力,死伤大量的将士,身为国君者,也切记不可只为好大喜功便穷兵黩武...可是古人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当年契丹雄霸于塞外,趁中原内乱南侵燕云兀不知足,如今虽然遭逢惨败而国势衰微,可是若不削株掘根、以绝后患,日后一旦养回元气,也必然还会意图南下而祸乱中原。

    所以趁势一举攻破契丹国都临潢府,乃是势在必为。既然如今我朝物阜民康,然而眼下可还远没到刀枪入库、偃武修文的时候,要一劳永逸,而为后世子孙计,还是须集结重兵北上...朕意已决,众卿当中,谁又有异议?”

    ...即便魏帝李天衢先前曾做出个承诺,就算要对外用兵,以后也会尽量控制战争的规模。如果是针对泰封国那边,那些对于李天衢还真就要将前朝大唐下辖那些羁縻统治地区,也都要一股脑收复回来,而不惜相对频繁发动战争的举动颇有微词的文臣,只怕在这个时候就要跳出来力谏仗还是要收着打,没有必要太过劳民伤财而兴师动众,也会暗示称陛下金口玉言,理当一言九鼎,先前不是答应得好好的,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吖......

    但是针对的目标是契丹,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与对方都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而且当年诸国割据,由后唐做为北面屏障提防塞外诸族之时,正值契丹强盛时期,对于中原所能造成的威胁,魏朝在场众臣也都十分清楚。

    何况正是由于魏朝的缘故,本来对外扩张势头极为猛烈的契丹,却被打得疆域大面积缩水,曾经征服过的领土大片沦陷,本来依附的诸族各部相继叛离,而与魏军交战期间,折损的契丹开国功勋、宗室贵胄更是不计其数...眼下的契丹帝国,对于中原王朝恨意当然已是深入骨髓,如果留有它东山再起的时间,那么无论出自于拓张领土,还是兴兵复仇的目的,对方也势必还是要杀回来的......

    就好比两个彼此积怨颇深的人你一拳、我一脚地打起架来,也早就已经打出了火气...其中一方,已经将敌手揍得气息奄奄,眼见就能将对方生生锤死,这个时候,也没有突然收手,还要等敌人仇家再养好伤,恢复力气之后,再打回来的道理。

    既然双方已是势不两立,那么也就只有趁着将你打残之时,再要了你的命。

    所以当李天衢宣布要集结重兵,直接杀完契丹的国都西楼临潢府,看来也不会考虑将军队规模控制在五万人以内之时...参赴朝议的魏朝臣子当中,也只有人颂赞陛下英明神武,为万民安定而誓要诛锄外寇、荡灭胡虏。至于这个时候还要出面对魏帝李天衢要大规模用兵提出质疑的朝臣,则是一个都没有。

    毕竟当年汉武大帝刘彻北击匈奴,迫使其远徙漠北,但也有后人评述他穷兵黩武,用兵忒过,而拼光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时节,为他留下殷富的国库...可主要问题在于,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那段期间光是与匈奴交战便长达四十四年之久...而如今魏军已经占据契丹人的圣山祖地,魏帝李天衢又要直捣契丹国都,如若马到功成,也极有可能将契丹人直接打散,那么若说这场战事是为了一劳永逸,的确也有道理。

    至于李天衢的心腹近臣,自然是与他们的主公理念相合,至于还有个别臣子不认同过冬之后立刻对外用兵...可他们也很清楚:陛下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算我们劝,他也不会听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