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多事之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祁老夫人卧病,这掌家理事的担子自然该由作儿媳的傅氏挑起。捧着许妈妈送来花名册,傅氏刚翻了几页就连连摇头。

    “一溜数下来竟有四五个十八十九岁大的,真不知她老人家是百密一疏,还是智者千虑。”傅氏勾起嘴角笑得讥讽,把那册子摊开来指给容姑姑看:“杏儿小福鹃儿,还有前院的木头,家里得力的都到时候了,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可不能再拖下去。”

    容姑姑干笑着瞧了几眼,不敢附和,只好把乌木如意小炕桌上几盘细点归置了一遍,装出个忙碌碌的样子。

    傅氏继续往下看,越看越无奈,气道:“不排个一二三等便也罢了,人都进府五六年了还做着扫洒的活计,不早想着扒拉扒拉后生,就会使唤大的,到如今可算是青黄不接。”

    这话容姑姑是一千一万个赞同,祁老夫人对下一视同仁,凭你在人前多有面子多威风,领的月钱都和新来的粗使婆子一个数。年轻丫鬟还够用,她们这些拖家带口的就捉襟见肘了,更别说她还得独担重任,实在是装了一肚子辛酸泪。

    “太太不若趁此机会问问杏儿她们,是去是留是嫁人,早做打算才好。”容姑姑极殷勤周到给傅氏送上个蟠桃铜胎掐丝珐琅手炉,小声提议。

    傅氏点头称是,又道:“不光如此,你再把那些小丫头给我叫来,看看有没有可造之才,是时候让她们出出头了。”

    “那真是要替她们谢一谢太太的恩典。”容姑姑听了,笑着蹲了个福,自去传话喊人了。

    傅氏依祁川的吩咐整治了一桌好席面,糟鹅胗掌、黄瓜拌辽东大虾,又有扒锅肘子、珊瑚海虎翅等等,算不上玉粒金莼,可在大冷天里也属难得了。

    好菜好酒却没能逢上好客,祁川虚虚握着白瓷酒杯,惊疑不定地看着主位上的经略使周文郁,边上充作陪客的前锋总兵林舒平也是一头雾水,夹了一筷子辽东大虾慢嚼细品,眼巴巴的等着周大人开腔。

    这周文郁面白眼细,一身儒生打扮,始终眯着眼笑得和气,忙不叠的劝酒劝菜,倒成了他是主人。祁林二人摸不着他底细,他敬过来的酒又不敢不喝,五轮下来就被灌得晕头转向,醉眼迷离。

    周文郁仍是神采奕奕,他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便端着杯酒,幽幽叹道:“我来此地不到一月,就曾多次听闻街市上孩童传唱,‘生于辽不如走于胡’,更是亲眼见过辽东青壮结队逃荒。”

    辽地贫瘠,时不时还有蒙古滋扰,农户穷苦,常被逼逃荒,或独行,或成群,往南而去,到京城,山东等地谋生。此事不甚光彩,冷不丁被他拿出来这样一说,二人面上无光,哑口无言。

    “我看这辽地,军备日益废弛,田地荒芜,饷源枯竭,实在叫人心痛心寒。”周文郁说完,皱着眉仰头饮尽杯中酒,神情肃穆道:“沧海之东,辽为首疆,天下既宁,斯必戍守。大道理在座的都懂,可眼下辽东是个什么情形?一旦江南欠收,京例拖延,先不说发不出饷来,就是咱们这些当官的都要被饿死

    祁川吓得酒醒了一半,摸摸额头满是冷汗。他定了定神,虚心求教:“周大人所言是极,辽东积弊已久,不知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若想不再为粮饷犯难,势必应当重整屯田,”周文郁等的就是这一问,他说到了关键,猛地站起身来,目光灼灼的盯着二人:“只要能再开军屯,到时数千里内阡陌相连,屯堡相望,便可罢海运粮,不再受制于人。”

    林舒平这时也缓过劲头,听了这话,面上浮出难色:“大人,如今举国上下侵占军屯之风盛行,但凡还能耕种的都已属私田,再者朝廷赋役繁重,就是有田也无人肯耕啊。”

    可周文郁似已成竹在胸,“你说的不差,但咱们辽东总兵可不是个吃素的,有他在,定能再兴我辽东军屯。”见席上二人半信半疑,他捻须一笑道:“林大人,毛总兵一屁股烂债都握在我手里,您说说,他会不会把田给吐出来?”

    林舒平露出了然之色,祁川却来没放下心:“周大人,还有田赋徭役一事...”

    “我此次前来,就是奉了圣上的命,既决心要重振辽东,就不会在税役上为难军民。”周文郁摆了摆手,底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