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喜从天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祁惠芸哭哭啼啼地去了山东,不对,是哭哭啼啼地去了大房家的别院,战事吃紧,城门紧闭,谁敢冒这个险送她出城。

    大约也正是因为战事吃紧,城门紧闭,广宁的老少娘们没胆子上街闲逛,只得枯坐家中说长道短,过了几日流言蜚语不减反增,连郑夫人都看似不经意的打听起是否确有其事。

    祁老夫人大摇其头,红药暗自揣测,这应当是嫌弃祁大伯母办事不到火候。

    郑夫人笑了:“家里人多了,难免有个把不成气的。我瞧着也不算什么大难事,无非是红口白牙一张嘴,看人怎么说了。”

    祁老夫人见她说的轻松,忙不迭地讨教:“依夫人的意思,应当如何说?”

    郑夫人笑的狡诈:“无非是拿那孙秀才开刀,我可不信他们这帮文人骚客没些个风流韵事,您只消把他那陈年旧账翻出来,看看谁还信他无辜。”

    祁老夫人推算一会儿,益发觉得可行,一拍腿,大赞好主意。

    红药腹诽,不愧是世家大族,真有经验会玩心眼,想的就是周全。祖母啊,咱们和人家没得比。

    很快,在郑夫人的鼎力相助之下,广宁城里风头一转,盛传起一出“伪君子枉读圣贤书,贞烈女含恨丧九泉”的话本来。虽移名换姓,但明眼人怎会不知主角姓甚名谁,更有那从前被孙秀才骗走女儿的人家借着股这东风大诉冤屈,总归是把祁家给摘出来了,祁惠芸也摇身一变,成了遭人蒙骗但抵死不从的薄命红颜。

    沸沸扬扬闹了一阵,直到腊八前夕,风波才渐渐平息下去。原因无他,却是大同府抖出了更大一个包袱,成冠成老将军率军苦战月余,斩杀蒙古查汉部可汗亿目,蒙古大败,弃城溃逃,大同收复。

    这可真是好消息,举国上下都送了口气,吊着的一颗心总算能落回实处了,广宁解严,人人欢庆。祁老夫人也是喜上眉梢,一扫旧霾,家中伺候的,人手一份大红包,杏儿掂了掂,足有二两重

    “咱家老夫人真没话说的,出手那叫一个大方。”同屋的小福披着件半旧的厚毛褙子,坐在灯下,吃力地纳着鞋底。

    “你这是在做什么,哎,小心别扎到手。”杏儿这段日子随红药住在慕萱斋,对祁老夫人敬畏的很,不敢编排主子,只凑过去看她做活计。

    “给主子纳鞋底呗,能有什么好差事做。”小福低头又纳了两针,杏儿从柜子里摸出个橘子来,放在火盆上烘了烘,剥出一瓣塞进小福嘴里:“不是来了俩小丫头,你不叫她们做?”

    “她们手劲小,赶不出来的,太太脚肿了,等着穿新鞋呢。太太也真不容易,肚子里那孩子见天的换花样折腾人,就冲这闹腾劲,必定是个哥儿。”小福咬着橘子道:“真甜,你从哪得来的,这可是稀罕东西。”

    “姑娘给的,”杏儿也吃了一瓣,果真是甜到了心口:“我看你辛苦才肯给你甜甜嘴,就这一个呢。”

    “瞧你那轻狂样,边上去,别挡着我的光。”小福伸腿轻踢了她一脚,杏儿连忙捂着橘子跳开。

    两人笑闹着,声音难免大些,边上住着的鹃儿不乐意了,隔着墙道:“闹什么闹?大晚上的小声些,你们不睡我还要睡呢。”

    后院没家室的丫鬟婆子们都住在北面一排小平房里,说是一排,其实也不过三四间屋子,女孩子们挤在一块,这来来往往的总要生个口角。

    小福翻了个白眼,压低了声音道:“她也忒霸道了,不就是老夫人娘家来的么,有什么好傲的,就知道歇觉,一身的懒骨头。”

    “你少说两句了,别叫她听见。”杏儿推了推小福,鹃儿比她们资历深,背后还有站着许妈妈做靠山,可招惹不起。

    小福冷哼一声,还想再骂几句,门外忽的传来一阵叫喊,杏儿仔细一听,觉得像三多堂的小丫鬟卉儿。她快步上前开门一看,可不正是卉儿,跑的鞋都掉了,只穿着袜子踩在泥地上,一见她就嚷道:“太太要生了,容姑姑叫我来找小福姐姐,小福姐姐可在?”

    屋里小福早听到动静,匆匆丢下活计,出门就要走,连衣服都顾不上换。

    “我同你一块去,说不定姑娘也在三多堂呢。”杏儿猛然想起红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