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36(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仙女给的第二把种子,这把种子并没有长出什么美丽的花朵,只是越长越高的一篷蒿草。村民们相信仙女不会欺骗他们,于是就来到河边,搁下了大把的蒿草并把他们晒干,结果他们发现这种草又细又长,又非常柔软,于是冬便把他们垫在鞋里,铺到火炕上,再也不怕寒风的侵袭。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这就是东北的老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中的乌拉草了!”

    一位邻居伯伯认真的听完,摸着薛研的头:

    “研儿,你这是讲的长春名字的由来,是不是呀?”

    “伯伯,我的这个故事,就是讲的长春地名的由来。”

    薛研像背课文一样的着。

    那位老伯伯:

    “我倒听这地名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邻居们听了,马上起哄:

    “老师学问大,来听听。”

    “清朝的乾隆皇帝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长春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其他地方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出“长白山下春常在,伊通河畔人人爱”的诗句。”

    马上人们跟着念叨:

    “长白山下春常在......有长春两个字......”

    老伯接着

    “后来嘉庆皇帝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先帝过的话,便在嘉庆5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此为长春的来历。”

    “这个听着正宗!”

    “研儿,还想不想听故事?爷爷给你讲一个!”

    一位老爷爷听了大伙讲的,也上来了兴趣。

    “好,爷爷给讲个故事!”

    “我讲的是咱这净月潭的事儿。”

    老人完,把薛研抱起来,放在了自己的膝盖上,一边吧嗒着烟袋,一边慢悠悠的讲了起来:

    “相传有一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到人间游玩。”

    “不会是七仙女下凡吧?”

    薛德珠见有人起哄,便正色:

    “听着得了!没正事。”

    “她的第七个女儿,也就是七仙女看见一个年轻人挟着一把破伞,边走边抹眼泪,便变成一个村姑,两人一见钟情生活在一起。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决定派兵将捉拿七仙女。”

    “还真与这七仙女下凡不一样!”

    薛德珠又瞪了一眼插话的人。

    “这一,空突然阴云密布,一阵狂风将七仙女刮上了。七仙女望着自己和爱人生活的屋,忍不住落下两行泪,一滴滴在南方,化作台湾的日月潭,一滴滴在北方,化作长春的净月潭。”

    “好听!好听!我明去讲给朋友听!”

    薛研高心光着两只脚蹦到霖上,然后,就往大门外跑:

    “我要去找哥哥回来听故事!”

    薛德珠低头捡起薛研的两只鞋,跟着跑了出去:

    “研儿,研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