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28(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才能让心头的这股子火熄掉......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杨松在他对面,大口大口地吃饭。

    杨柏自己肚子痛不想吃饭,其实哪有胃口吃饭啊,看到窗外路过的坟堆,马上就呕吐起来......

    背对着杨柏的那面坐着两个农民,他们的对话,引起了杨柏的注意:

    “听,你把田地分到户了?”

    “是的,分到户了。”

    “你胆子真大,别带这个头。回去快点收回来吧!”

    “要收你去收,我是收不回来了!”

    杨柏听着好像是两个生产队长的对话。

    打倒土豪分田地,让耕者有其田。

    1949年解放后,下所有的劳苦大众都有田可种,不再是别饶“长年”“雇工”,人人凭着自己的本事,通过辛勤的双手劳动,过着“按劳分配”的生活,生产队长一声令下,集体出工,集体收工。

    才几十年时间,又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这一次的分田到户,有些人是不理解的,更是持观望态度的。

    “你呀,怕的什么呢?你多听听那戏匣子,多知道知道外边的情况。”

    拧开的收音机里,正适时的播着有关于包产到户的一些先进故事。

    “老兄,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差不多都进行了农村土地的改革。那联产承包到村,包产到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才是大家的,这分到户肯定是迟早的事情嘛,无非我们先行一步。你不是胆子最大的队长吗?怎么还这个德性了

    “我胆子大,是指我不怕事儿!”

    “这会儿,更没有什么事儿!再,全生产队只有13户118人,我们6户人都同意了,还有啥子问题?研究了土地分配方案之后,又选择了一晚上,大家就把土地分到户,而且社员都没有意见。”

    “你河北的那个亲戚也分到户了?”

    “那可不,我亲眼见的。”

    “我是想,咱别带这个头。”

    “放心吧,分都分了,不可能再收回来。本来3队是有很多田的,可1971年修大坡水库占去了114亩,结果稻田面积还有81.6亩,旱地面积还有20亩,就按人平水田面积0.7亩,旱地0.15亩进行分配,为了将就田块,分到瘦地的就适当增加一点点面积。”

    杨柏这边听到后面好像还拿出了本子和纸的声音,看来,这两个队长,是真刀实枪的,把地里的活,放在火车上办公了。

    杨柏看着窗外,到处还是白茫茫的,禁不住起了许多过去的事情。

    冬虽然寒冷,却也有它的浪漫。

    有时回想起时候关于冬的一些记忆,不觉间竟有一种暖意,遥远又清新。

    也许孩子对于冬都是记忆深刻的。

    记忆里,时候的冬总是特别冷,回想起来就是是厚厚的棉衣棉裤,冻的通红的脸蛋,和那时常挂在脸上的鼻涕,还有孩子们开心的哈着白气的样子,让冬感觉很鲜活。

    那时我们那边的农村多数还是土房子,城里的楼房都不高也很稀疏。

    所以在冬的暖阳下,最多感受的是黄蓝的色调,在幽蓝的空下,枯草,土路,土墙,黄土蓝,调成一幅冬的画。

    杨柏想着想着,突然觉得自己的肚子饿了。

    他打开了杨松买给自己的饭菜,大口吃了起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