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九大公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生、这一世!

    以上几人的封赐、奖赏让议政殿内文武百官的神情变得更加激动、更加期待,只想等一会儿能够听到自己的名字。

    王威拿起下一本任命书的动作可谓是牵动了满朝文武的内心。

    “命沈括任院阁之阁首,兼任科技院太卿一职,进枢密院任职,加翰林院大学士,封开国公,授紫色勋带。”

    沈括堪称全才,从来到夏国之后就一直身居科研要职,以前沈括刚来的时候还不熟悉夏国,所以杨松就让更熟悉的杨礼来负责院务司的大小事务。

    到了现在,杨礼的能力已经不堪大用,之前其实院务司的主事人已经在实际上变为了沈括,所以现在也就理所应当的上任了院阁的阁首一职。

    正是因为沈括的全才,院阁这个集教育、科技、信息、医学、体育与一体的多方面的、专业性强的部门让他能有用武之地,使其能够尽情的放光发热。

    待沈括出列谢恩之后,王威继续宣读起来。

    “命陈平任国安部部长,兼任安协司、外情司司长,加翰林院大学士,封开国公,授紫色勋带。”

    陈平在夏国的名声其实有些不好,因为陈平他负责的工作有些“上不得台面”,毕竟涉及刺杀、死士什么的都不是什么太过光彩的事。

    但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必然有其黑暗的一面,且总要有人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杨松对于陈平可是很是看重的,也不会带着另外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人。

    杨松他是一名君主、一国之长,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以及唯才是用、量才适用的能力及其眼光才行。

    王威高声宣读对陈平的奖励、赏赐就是杨松对其具体的表现了,也是在告诉陈平他杨松不会不知道陈平你的付出的!

    “命宋慈任司法部之御史,兼任都察院太卿一职,加翰林院大学士,封开国公,授紫色勋带。”

    “命包拯任司法部之御史,兼任大理院太卿一职,加翰林院大学士,封开国公,授紫色勋带。”

    司法权的重要性不用多说,这可是事关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权力。

    而身为司法两巨头的宋慈、包拯两人,一个主管检察、监督,一个主管审判、审案。到如今,杨松可还没有听到过一件冤案、错案的事情发生呢。

    对于已经习以为常的普通夏国百姓来说,照实判定一个案件本就是理所当然的,甚至于错、冤、假的案件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一样。

    以至于就连普通的法官在审判案件时,也从不会有过私心;就连夏国上下的所有人都知道法院的审判结果那就是权威的、真实的,根本就没有人去怀疑这其中是否有猫腻。

    夏国上下能够有着这样的廉明的风气,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传统,要说没有宋慈、包拯两人的功劳都没有相信。

    从杨松让一个部门两个人都位列公爵的“异常”举动就可知,知道两人的“深藏功与名”,两人的这份功劳是谁也抢不走的,也是一定能够永久的载入青史之中,以让后人知晓前人之功!

    为了今天的夏国,两人在幕后辛苦的、默默的无数付出,在今日算是有了结果!

    接下来王威的宣读却是让众人有些意想不到。

    “命杨忠任府阁阁首,兼任奉常府之太常,封开国公,加翰林院学士,授紫色勋带。”

    没想到接下来的竟然是早已“隐居二线”的杨忠!

    杨忠虽说几十年前因过而被杨松调离“一线”,成为一名内务府的“大管家”。

    但是杨松可没有忘记杨忠在一开始那段艰难的时间里对他的帮助,没有因为他杨松年纪小而轻视,一直本本分分的辅佐与他。

    甚至就算杨松将杨忠调到内务府之后,杨忠也是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尽其所能,就连原先一起乃至不如他的那一票“同伴”现在都已是身居要职。

    就算如此!他杨忠也完全没有一句怨言!

    若是没有当初杨忠,可以说完全就没有现在的杨松。杨松可是将这些记得一清二楚的。

    杨忠其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完全不违其名字中的那个“忠”字!

    若要说到忠诚,对杨松的忠诚,他杨忠可以说是完全不弱于其他的任何人!

    有因才有果!

    杨松今天给与杨忠的这份肯定,已是对其多年来的奉献做出了属于杨松他的一个回答!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