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3章:做产品嘛,要靠创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知道了,先生。”张子颂拗不过苏轼,只得点头应承。

    苏轼的身影也消失在夜色中,孤傲挺拔。

    次日一早,张子颂吃完饭便拉起图图和道士,驾车去了陈留县。按照先生吩咐,他得想办法为村民弄点钱。

    最简单的法子,自然是搬两个‘库房’过去。

    但张子颂知道先生不是这个意思,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村民们有一技之长可以持续养家,这才是万之策。

    所以此番过来,张子颂的主要目的是为考察。

    有钱人之所以有钱,绝非偶然。投资前,是要详细分析的。人文、地理、资源、环境、政商关系、配套设施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深入调查、盘考虑。陈留县究竟适合做什么,张子颂也需要调查。

    马车向东,出了‘万胜门’后个把时辰,三人来到陈留地境。

    时节立春、万象更新。田间地头皆已露出了春的气息,小麦已经泛绿、大豆也开始了栽培,田间地头都是劳作的农民。

    不过可惜的是,张子颂逛了半天也没发现投资项目。除了年前的‘花灯工厂’,整个县里就零散几个作坊,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而花灯的季节性又太强,现在也不可能再重开。纵观县上下,要资源没资源要政策没政策,除了人多可谓一无是处。一时间,就连张子颂也有些头疼。

    “少爷,要不我叫计长生过来?”图图看出了少爷为难。

    “不用。他是商人,只会扒皮。”张子颂摇了摇头,“我要做点实业。”

    “实业?什么东西?”图图眨巴眼睛。

    “就是弄个超级大的作坊。 。让这些村民有活儿干。”

    “有活儿干就行么?”图图继续眨巴眼睛,一阵犹豫之后,小心翼翼的指着前方一堆农民说道“少爷,如果不用考虑赚钱的话,我觉得可以让他们磨豆腐。你看前面那些地,好几千亩都是菽[shu,大豆]田。”

    “菽田?种豆子,磨豆腐?”张子颂抬眼望去,中原大地、沃野千里,一马平川之上到处都是挖坑翻地的农民,果然好多人都在种豆子。张子颂便点了点头,“看起来倒也是个好主意。”

    “真的磨豆腐呀?”图图自己都不敢相信了,反而劝道“少爷,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只怕这些人未必愿意呢。”

    “只要有钱赚,还怕没人干?”

    “呃……。毛驴二号记得看了收藏本站哦,这里更新真的快。少爷,要不您再考虑考虑?”图图有些后悔自己的提议,只能捏着嗓子提醒道“其实,磨豆腐也没几个钱赚的。”

    “就磨豆腐了。做产品嘛,要靠创新。”张子颂此刻,反而异常坚决了。因为他想起了一个后世陈留县的著名特产

    “陈留豆腐棍,天下闻名……”

    …

    -----------------------------

    ps,话说,有没有陈留镇的人?收藏下呗,顺便也给毛驴讲一讲‘陈留豆腐棍’是怎么做的?另外,本章《上皇帝书》在后世应该叫《上神宗皇帝书》,参见《苏轼集文集卷二十五》第三篇。不过毛驴有些疑惑的是,正文第一行就写着‘熙宁四年二月某日’,按理应该是作于熙宁四年。但是《续资治通鉴》以及《苏轼年谱》上,又写苏轼上了《谏买浙灯状》后马上就写了《上皇帝书》。毛驴也懒得查证了,从史料上看,现在起诉刚刚好。至少毛驴这样认为,嘿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