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灵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但看到一望无际的灵田,他明白过来:这些灵台也许给修士提供的洞府有限,但给凡族提供的土地要广袤得多,特别适合有庞大凡族需要安置的修士。

    其实,这正是霍光的考量。

    对那些获得永业灵山无望,又不愿被税赋盘剥的修士来说,灵台是一个经济而适用的选择。事实上,金丹修士只要愿意出力,几乎可以稳得一座灵台;筑基修士服役几年,若是筑造横道或抵抗百越有功,也有机会挣下一座,不够的以赋税的方式分多年偿还。这将大大调动四大家族和一些散修强者的积极性,投身到筑造横道、抗击越寇的一线来。

    就这么一愣神的功夫,灵台之上飞来一个修士,颇为警惕的拿着武器打量他。杨行明白这已是私人领地,就如霍山中的永业灵山一样,不容外人觊觎窥探。他不等对方说话,就拱拱手离开了。

    经过别的灵台,有的已有凡民在耕种,都停了手中的活计来看他,也有人跑开去报信;有的直接是防御法阵招呼。杨行不敢再继续巡游,从灵台的间隙间穿行回直道,就像初到霍山时,从丹阳峰来回草市,在灵山间穿行一样。

    ----------

    天渐渐亮了,竟下起了雪。

    在霍山、黄鹤山,哪怕是江夏,也都是四季如春,暖意融融,没想到这荒原之上竟下起了雪。薄薄寒气如影随形,像无数根手指沿着道袍的空隙处贴近肌肤,缓缓而上。修士不畏寒暑,但冷风及身,杨行还是感觉一身寒意,应是有瘴气在其中。

    继续沿着直道往南而行。越往南去,两侧的农田渐少,森林增多,烽燧也有了修士驻守。傍晚时分,他到达陶家堡外围,见到了霍山这几年经营的成果--横道。从陶家堡往东,百里一烽燧,千里一堡垒,这条横道将整座荒原囊括在内。

    他明白了一路为何防御稀松。

    横道筑起之后,百越若要攻打霍山,要先翻越横道,再经数百座灵台筛过,才能触碰到霍山。等灵台建造完备,霍山将多出一条长宽均万里的防御地带,又可随时动员出一支上千修士的灵台大军,永绝百越之患。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些灵台被赋予了隔绝百越的职责,对定居其间的凡族来说,其实并不安全,至少这些年会迎来百越的无数次试探、反攻,就像直道刚建立时一样。

    他也明白了直道为何近乎荒废。

    其实是军力都转移到新的横道上来了。以前荒原是双方拉锯的中间地带时,直道是插入混沌的一支利剑;但现在荒原已经全部占领,那直道就成了从霍山到前线的通道,负责运送后勤补给。修士平时不需要补给,比如他这趟赶路,不急着赶着,不过于损耗灵气,就完全不用服用灵丹,大概两天时间可以到达陶家堡。但若是急行军,想在一天内到达,就要剧烈消耗灵气、服用草药灵丹补给了。而一旦开战,还会有伤员要照顾、法阵要补充灵石维持,战争可能会旷日持久,就必须保证后勤线路的畅通。

    直道还可以是一条信道。

    霍山可以安排斥候不间断的往返陶家堡到黑水峰之间,备好骖騑良驹,有急报一天内就能到达。若需要支援,黑水峰集结的军队,一到两天能赶到陶家堡;沿途灵台的力量也可顺着直道南下参战。

    杨行有些诧异自己的思路会如此清晰,或许是研习了《武经总要》的见识。

    到了陶家堡城下,他对前路也渐渐坚定起来:自己以前不就是从小卒子成长起来的么?现在不妨再经历一遍。之前的选择他不后悔,以后也将继续这样。若是谁再将他贬为卒子,他就再立功取之。

    ----------

    霍华正好就在陶家堡中。这位黑水军校尉一身明亮铠甲,才从一次战斗中回来,脸上还带着些许疲惫。他见了杨行,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就问起这几年闭关的收获,和这一路过来的见闻。

    杨行遂将刚才思考的关于整体防御、后勤补给和情报信路的想法道出。

    霍华双眼爆出精光,又将精光敛去,摇摇头苦笑道:“你该是天生的将领。”

    他想说,你留下来吧。我这里能冲锋、懂后勤的不到十个,能计划、会指挥的人一个都没有。之前他着意培养郑阳、刘宝、谢争,郑阳和刘宝已被他推荐去另有任用了,谢争则被罗寅收入麾下。他近几年就会闭关结丹,此刻是真心想将杨行当做接班人培养。但他也知道,杨行已是罗寅的高徒,肯定是要去罗家堡的。

    于是他说道:“之前说让你从小卒做起,是你师傅交待给我,对你的一个考验。既然你来了,就去罗家堡报道吧,那里有一支霍家军归你统领。另外,你以前的所有功劳,我给你兑现成了一座灵台,就去罗家堡周围挑选一座吧!”

    霍华拿出一块印有杨行名字的铁牌,杨行沉默着接过,知道这代表什么:他再也不是霍华麾下黑水军的一员了,他已成为一名都头,将去统帅罗家堡的霍家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