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初成武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月初二。亥时。

    初春料峭的寒风吹在身上,衣着单薄的萧凡居然没有觉得冷,只是左右张望着空荡荡如地狱一般沉寂的宫城,整个人陷入了茫然之中。

    来到魏国十年,萧凡甚少进入这片阳城最核心的至尊地。每年元日、上元、重阳、腊日、岁除等等,王公大臣与有品级的亲眷皆须入宫拜谒帝后。萧凡的爵位虽然只是最低的散男,但依例也需要跟随萧瓒入宫,但每一次萧瓒都不会带上他。

    倒是元清仪曾经有几回,硬拉着萧凡入过后宫,最早的一次还是稚童,最近的一次则在今年元日。

    萧凡还记得,年初胡太后身边除了那名漂亮得不像话的女官,还有一位盛气凌人的公主,虽然也长得好看,却嚷着非要自己取下半边铁皮。幸亏元清仪替他解了围,萧凡逃也似的夺路狂奔,最后站着喘息的地方,好像就是如今这个位置。

    思及此,萧凡猛然惊觉,那时自己最不敢面对的,并不是刁蛮公主的无礼要求,也不是胡太后的强大气场,而是漂亮女官那双似乎可以摄人魂魄的眼睛。

    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萧凡赶紧小跑几步想躲到皇墙边,以免被巡夜的士兵碰上,结果却直接一头撞到了墙面。疼痛之余,他才发现,如今的奔跑速度,已经完全超出了自己往日的水平,浑身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好像都已经不一样了。

    “啊!是‘半日逍遥’,按照那人的说法,如今我已经是一品黄阶的武者了。”

    可怜萧凡活了十七载,根本不知道所谓一品黄阶武者是何概念。

    在九州大陆,正统的武学体系大体建立在佛、道、儒三教范畴中。这并不是说习武之人所用武功,就都是属于三教的,而是因为从源头上讲,普天之下的内功心法,基本都脱胎于三教典籍。

    纵使有一些奇功绝艺被视为“魔”、“邪”、“妖”等等,但它们依然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叫做“离经叛道”;换言之,它们的本源同样不出三教,只不过后来走向殊途甚至极端。

    千百年间,武学世界并没有建立系统的评判标准,众人各自修习,武功高低比过才知,只有打败了所有成名高手,你才称得上天下第一。

    直到两百年前,归元道宗出了一名绝代奇才丹华子,他的成就并不在自身武学造诣,而是丹道与医理。在救治了许多受伤武者的基础上,丹华子提出了道武双修理论,进而形成了一套用于衡量武学境界标准的体系——九品四阶法,并经由武林地位最崇高的佛尊、道魁、儒圣联名颁下法旨,正式推行,沿用至今已逾百多年,早已深入人心。

    九品者,乃指内气修炼深浅境界,从一至九,以九为尊。凡入一品,方可称之为真正的“武者”,否则就只能统称为习武之人。

    一品凝元。

    二品培基。

    三品聚气。

    四品炼精。

    五品藏谷。

    六品冲霄。

    七品化神。

    八品归一。

    九品返无。

    四阶者,乃指具体武学造诣高低,分为天、地、玄、黄四阶。

    黄阶入门至小成。

    玄阶小成至精深。

    地阶精深至造极。

    天阶造极至返璞。

    可以说,武功到了九品天阶的层次,其要义就在于一个字——“返”,后天返先天,先天返始元,始元返太一,太一返混沌。

    至于九品之上,就属于仙人鬼神传说,丹华子亦无从窥探,只能留待后人参透天机。

    萧凡吞下“半日逍遥”后,浑厚的鲲鹏之力涌入丹田,冲刷经脉,瞬间凝元成功,进入一品武者层次。由于他从来没有修炼任何武技,因此武学造诣只能是定义为黄阶入门水平。

    纵使如此,假如碰上以前那些看上去如狼似虎的士兵差役,萧凡应付起来也毫无问题。只因那些人绝大多数处于武者门槛之外,所依凭的,不过是几分气力之勇。

    不过萧凡对这一切毫无了解,他感到奇怪的是,偌大的宫城之中居然连一个人都看不到,没有奴婢宦官,没有各色杂役,就连巡逻的士兵护卫也没有。

    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萧凡的心跳比往常剧烈许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让他始终保持在一种紧张又清醒的状态。

    环顾整座阳城,他熟识的人颇为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诸如“元初八魔”一般糟践他的贵族子弟,真正的朋友只有一个老林。

    “我被关押之后,老林必然外出打听,但未必能够知晓我被带到了宫城。此刻,他肯定非常担心。但我却不能贸然去见他,因为那人说过,那些想要害我的人,已经盯上了老林,我接近他,就等于连累他。”

    “可是,等我真正动身南下离开阳城,又必须提前通知老林一块走,以免我逃之夭夭,老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