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黑箱领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若把错误报告发给了木轩沈攸他们,不需多言,素来敏锐的师兄弟很快意识到了“神的视角”模式与“盲人摸象”模式的不同。

    沈攸激动到破音:“遗忘症是在‘神的视角’下产生的,我们的‘盲人摸象’模式相对安全,我这样理解对吗?”

    姜若知道小师弟问的其实不是这个问题本。他问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耻辱柱上摘下来,不再是邪恶科学家了吗?

    不等姜若答话,木轩先一桶冷水浇了下来:“我们无法证明。没有人能证明。”

    200年前英国神经科学家亨利·马克拉姆就说过他要在十年内用计算机模拟出人类的大脑。到了201年他当然没做到。而直到2043年,不但依然无人做到,甚至已经无人尝试。想要尝试的人不但申请不到经费,而且不用等开工就会被唾沫星子淹死——已经没有人相信这是一个现实的计划。

    人类不了解自己的大脑。

    不仅仅是脑科学领域,事实上从一百年前科学进入量子时代就已经举步维艰,进一寸有进一寸的艰难。在经典力学时代人们相信世界上存在大一统定律,所谓的“thetheoryofeverythg”,可以给万物以确定清晰的描述,而今天如此相信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甚至当你随机翻开如今的顶级期刊,会发现科学家们越来越少使用简洁清晰的表述。过去我们敢于假设y=f,如今我们小心地讨论y和x的相关。越来越复杂的图表里面是越来越模糊的真相。我们把这称作“系统科学观”“统计学研究方法”,而事实是,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从纷乱的事实中提取出一条清晰的因果链。

    人们所知越多,就越意识到世界是一个庞大的黑箱,我们其实一无所知。大家因此怀念牛顿的经典力学时代,那个确定的时代,那个公式优美而简洁,我们相信自己可以破译一切的时代。那是科学的童年时代,也是科学的黄金时代。

    遗忘症发生在人类没有涉足过的维度,是我们的“黑箱领域”。人类对于遗忘症的一切认知除了来自两个真实的患者,全部都浸泡在猜想中。姜若和他的师兄弟是不是给数以万计玩家埋下老年痴呆种子的罪人,需要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去验证。当理论无能为力时,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

    二十年。那么漫长,几乎就是一生。

    沈攸喃喃道:“起码有希望不是吗?”

    也不能除了等待什么都不做。师兄弟商量后,写了一篇论文:

    论“神明视角”与“盲人摸象”:进化算法中的内存分配。

    他们谨慎地把论文投到了一家并不算顶级的期刊,本以为应该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结果因为被审稿人引用进了自己的大火顶刊文章,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学术圈的反应很学术:这是一个逻辑上能够自洽的猜想,但尚且有待实践的检验。每年都有大量类似的猜想产生,发表在全世界各式各样的刊物上,大部分都溅不起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