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从此不必翻山越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未相识。

    姜若带顾荻的遗骸去火化的时候,没有通知任何人。他觉得这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不需要谁的陪伴。

    几乎每个人早晚都要经历这么一天。当第一个亲人离世,送他进火化炉,看着熟悉的人变成白骨,曾经的小孩子一夜长大。凡是经历过这一幕的人都仿佛被死神打下了烙印,从此对死亡有了一种清晰的敬畏。

    到了姜若上这形稍微不同——他找到母亲的时候,她已经是白骨了。就这样带她回家也无不可,但姜若还是执意再火化一遍,像是必须要走完某种仪式,他才能说服自己母亲真的死了。

    火化的那一天阳光正好。姜若其实宁可凄风苦雨一点,让他能够想象出周周描述中母亲遇害的那个晚上,然后放任自己呼天抢地,放任自己崩溃大哭,仿佛这样就能获得某种病态的满足。但是当姜若真的站在火葬场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异常平静,几乎没有悲伤。艳阳好像蒸发掉了他的悲伤,亦或者蒸发掉他悲伤的其实是太过漫长的时光。

    忘了在什么书里读到,说人在火化的时候炉子里会响起“砰”的一声,亲人初时以为有什么神迹发生,然后才知道原来所有人都是这样——但姜若没有等到这样的一声。他想也许是那些人都是鲜活的尸体,而母亲已经是一具白骨的缘故——这样看来母亲终究是不同的。

    姜若抱着骨灰盒走在街上,一个小孩子蹦跶着撞在他上。姜若一手扶着小孩子,一手盖在骨灰盒边上,免得尖锐的棱角嗑到他。然后孩子的母亲来了,伸手牵过孩子,冲姜若歉意地笑笑。就是这个时候,世界好像一幅忽然褪去颜色的油画,变得寒冷起来。姜若抱紧了怀里的盒子,仿佛那个冰冷的物件能够给予他什么安慰或者什么力量——他蓦地想起学生时代人来人往的校门口,少年习惯用冰冷瘆人的眼神盯着每一个被家长接走的孩子——他一贯厌恶这种母慈子孝的场面。只是这种厌恶来得太快去得也太快,甚至不及思考它从何而来。

    姜若忽然醒悟,所谓亲人离世的悲恸,其实不是在你守在头看心跳归零的那一刻或者在火化的瞬间集中爆发的。它其实是一种非常迟钝的东西,拖着长长的延迟姗姗而来,而一旦来了便绵延不绝,像一首在你的余生里永不停息的背景音乐。绝大部分时候你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有的时候,毫无预兆的时候,当你偶然从庸碌的生活中抬起头来,当什么人什么事似曾相识,你会听到它。你会想起妈妈死了。这个事实将在你的余生里,如影随形。

    小姜若已经长大,早已经过了动辄哭泣的年纪。已经不是小孩子的他,甚至不能对让他感到寒冷的陌生母子怒目而视。他最终只是礼貌地笑笑,怀里的物件硌得膛钝痛,而他恍如不觉,大步走开。

    他听到某种声音,那首从二十年前就已经播放着的背景音乐,贯穿他的成长,近乎于他生命的主题曲。

    在我的余生里,让我们继续相依为命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