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十二岁的沉香(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障碍和关卡。

    他要像个男子汉一样挺过去。

    如此,年复一年。

    十二岁,他的信心终于动摇。

    彼时他已经上了中学,临近的村子没有中学,大一些的孩子们要去更远一点的小镇。

    小镇也只是个小镇,没有秋城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只有散发着狗尿味的小巷和两边的便利店;也没有秋城闪烁不息的霓虹,只有当作招牌的老旧LED灯时亮时不亮地苟延残喘。

    可是小镇终究还是个小镇,久违了的来来往往的人流一如当年,只是不再有妈妈牵着他的手。

    在人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庄里小姜若没有太过恐惧,但当他回到曾经熟悉的人潮中时他感到了恐惧。

    为什么恐惧?他说不清。也许是你以为自己与世隔绝,而后发现你其实是这个世界实实在在的一部分,只是被遗忘了。

    小姜若第一次问自己那个他从来不敢想不敢问的问题:妈妈也不要我了吗?

    当一个人恐惧的时候就必须去做点什么。小姜若从上学的队伍里悄悄溜走,一家一家便利店地打听:“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顾荻的人?”

    他已经不是懵懂的小孩子,他知道不能揪住一个人问有没有见过我妈妈。他知道妈妈的名字,但凭借一个名字就能找到一个人吗?

    终于他找到一家网吧。网吧老板截住他,“小孩子可不能进喔,满十八再来吧。”

    小姜若忽然眼睛一亮,揪住网吧老板的袖子,“你可以上网对不对?你帮我上网查一个人好不好?”

    哪里来的奇怪小孩子?老板挥手想赶走他,但手抬起来又放下了。很多大山里的穷孩子从没见过电脑也从没上过网。老板问:“查谁?”

    事实证明,凭借一个名字是可以找到一个人的,如果这个人光环加身。

    十二岁,小姜若第一次看到妈妈完整的履历,或者说,“顾荻”的履历。那些金光闪闪的经历太过陌生,他甚至难以把它们和妈妈联系在一起。

    他看到妈妈的毕业照,博士论文,获奖致辞录像,和后面跟着的无数报道和赞誉。虽然陌生但并不意外,固然在小姜若的记忆里妈妈一直只是在家里安静地画画,但妈妈说过的话教给他的东西无不彰显着她的智慧。

    点击量最高的是一篇公号文章。

    现代陈世美还是男版潘金莲:从炎黄到金叶,成功企业家的光环背后,糟糠之妻为何下落不明?

    在那篇文章里,小姜若看到一出老套的喜新厌旧抛妻弃子的豪门狗血大剧,和附在最后的失踪人口通告。

    时间是五年前。

    妈妈已经失踪了五年。

    即使如今回忆起来,姜若也无法准确描述当日的心情。痛苦中夹缠着愤怒,愤怒中点缀着悲伤,悲伤里又暗含着兴奋。

    他为母亲的下落不明忧心悲痛,为父亲的所作所为怒不可遏;而母亲并没有放弃自己,母亲只是出事了这一事实却又让他喜悦慰藉,拯救母亲的巨大使命感更带来某种悲剧英雄式的兴奋。

    是的,他要去拯救母亲。

    那一天,十二岁的姜若觉得自己深刻地理解了二郎神的侄子沉香。

    那一天,十二岁的姜若还不懂得一个人失踪了五年意味着什么。

    不是五年了。姜若轻轻对自己说。

    已经整整二十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