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抒胸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小厮抓着王老赖不放,周围围观的人群是越来越多,此时宁安与刘山等人才看清这小厮面貌,不过十七八年岁,眉目清秀,是个大户人家出来的样子,看起来这琅琊郡的客商有些家底。

    惊讶于小厮竟然能抓住这平原镇的王老***安与刘山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凑了过去。

    只听见两人在人群之中是大肆吵闹,王老赖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青衣小厮也是得理不饶人。

    “大胆贼子,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在集市中偷窃,按《大乾律》当处偷窃金额两倍罚金,并罚作城务三月。”小厮有理有据,模样很自信。

    王老赖一听来者不善,这平头百姓哪有懂这么多律令的道理,今天算是摸到了铁夹子上了——扎手。

    “我说你小子,你拌了我一脚,我只是扶了一下周围的人,没想到碰到了你,我不找你赔礼道歉,你还在这嚷嚷起来了。”王老赖一副恶狠狠的样子瞪着小厮。

    “我说你一个小偷哪来的这么多话,好端端的抓我腰包干嘛。”小厮揪住王老赖就要去寻官差。

    王老赖抓住腰包不放,与小厮之间来回纠缠,这一来二去本在腰上挂着的腰包被王老赖扯了下来,王老赖眼珠一转,“抓贼啊,大家快来看贼喊捉贼了,当街明抢啊。”

    听到此处宁安与刘山是笑出了声,这周围人群大半都是本地的摸包儿,一致对外,无赖的很。这青衣小厮如此怕是要吃个哑巴亏了。

    不出所料,周围的摸包儿见王老赖反转局势后,纷纷是前来助拳,指责小厮偷人东西,又将苗头导向平原镇本地人与外来人的纠纷。

    近来并不太平的平原镇已经十分忌讳外来人的闹事了,自从上次戏班过后,周围百姓是议论纷纷,甚至想请愿关闭城门,拒绝通行。

    被王老赖这么一闹,周围的百姓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达态度,帮亲不帮理似乎成了惯性定律。

    青衣小厮被这些摸包儿指责的是百口莫辩,哪还有刚才的气势,声音也有些哽咽了。

    见事情越闹越大,宁安与刘山只好出面调停,周围人见到宁安和刘山后方才消停了不少,王老赖目光闪烁,似乎是不太甘心。

    还未等宁安开口,王老赖是直接跪倒在地,“两位大人明鉴啊,这小厮见我老汉有几分积蓄就想故意抢占我的钱财啊,大人一定要严惩啊。”

    这王老赖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刘山是见着就烦,整个平原镇谁人不知道你王老赖是怎么回事,到头来还想倒打一耙,刘山心里想的是刚说完行侠仗义,做个神捕,这小贼就止不住的往手上送。

    “行了王老赖,平原镇谁不了解你,坑人钱财的事情哪次没有你,如今却贼喊捉贼了。”刘山一声喝住了王老赖,脸上更是止不住的厌恶。

    青衣小厮见有官差过来,也是松开了一直钳制着王老赖的手,准备看着官差如何处置。

    王老赖见刘山是毫不留情面,也是十分记恨,头伏在地上,哭泣连连。

    “哎呦,这平原镇的捕快开始帮着贼人说话了啊,各位快瞧瞧这官差是如何对待我们百姓的啊。”王老赖哭的是撕心裂肺,声泪俱下。

    周围的摸包儿也是不嫌事大,纷纷在这哭喊着官差欺压无辜百姓,眼见着百姓越来越多,事情有些不妙了。

    刘山自然是万分气愤的,可也不能当街揍这泼皮一顿,若是如此有理也说不清了。

    刘山此刻是没了主意,让一个粗人断案还是有些困难的。而一旁的宁安则是悄悄的问了小厮一句,“兄台是哪里人士。”

    小厮的声音还是有些哭腔的,“琅琊郡人士。”

    听到此处,宁安开口镇住了在场的百姓,并且一把拽起了王老赖,将腰包暂时收入手中。

    “王老赖,你说这腰包是你的可有什么证据。”宁安眼睛里透着亮光,又挂着狡黠的笑。

    “好叫宁神捕知道,老汉我攒了许久的银子俱在此包里,若不是我的怎么会在我手里。”王老赖撒谎成性,这一套谎话说的是滴水不漏。

    “哦这么说来还有点道理,这位小弟我且问你,你为何抓住王老赖不放啊。”宁安又把问题抛给了青衣小厮。

    这小厮慢条斯理的回答道:“大人明鉴这腰包本是小人我的随身之物,这赖皮假借摔倒之故靠近我,意图偷走我的钱财,两位大人一路跟在后面想必也是知晓的。”

    听到这里宁安与刘山对这小厮不禁高看一眼,若不是有点武功底子和水平不可能发现宁安两人的目的,况且这王老赖摸包多年极少失手,看来这小厮的身份也是有些来头。

    “哦,那你们各执一词我这里倒是不知道相信哪个了呢。”宁安也不立刻回答小厮的问题,王老赖则是鼓动着其他人一起叫喊。

    宁安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缓缓开口道:“那我倒是来问问,这腰包里面装有多少银钱啊?”

    王老赖一听是头冒冷汗,如此简单的问题怎么就忽略了呢,可这小厮聪明过头,话音刚落就报出了银钱几何。

    王老赖则是跟着附和,反咬一口小厮事先盯了他很久,这无赖泼皮属实是难以招架。

    宁安也不戳穿王老赖的底细,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敢问里面的银钱上面印的是什么字。”

    这一次王老赖似乎是颇为自信,一口咬定是大乾朝最为流行的“乾元”银。

    听到此处宁安是放声大笑,示意旁边的刘山擒住王老赖,王老赖被刘山按在地上,动弹不得,嘴上还是狡辩着,“官差不公官差不公,我说对了为何拿我,这是颠倒黑白。”

    而宁安则是做了个请的手势给小厮,小厮直接说出了银钱上的字,“上面刻的是琅琊。”

    周围的百姓听到此处却是更加迷惑,宁安笑着打开了腰包,从里面掏出了一些散碎银两,上面均是刻着琅琊二字。看到此处,王老赖也是倒头认栽,不再辩解。

    大乾朝的货币均由朝廷垄断,银两上面刻的一般都是“乾元”,也就是所谓的乾元银,然而对于琅琊郡的人来说,他们却有着一份殊荣,作为乾国皇帝开国根本,琅琊郡流通的银子均是特制的琅琊银,所以宁安特意问了小厮一句,说到这里周围的百姓是豁然开朗,齐手鼓掌。

    百姓纷纷夸赞宁安与刘山是平原镇的神捕,宁安的侠捕之名也在这一次事情之后,在平原镇是广为传唱。

    两人带着王老赖与小厮回到治所,将腰包还给了小厮,并将王老赖暂时关进地牢三日,以示惩戒。

    而青衣小厮则是对宁安大为佩服,冲着两人抱拳致谢,“多谢二位大人替小,呃替小子伸张正义,只是时间耽搁太久,我要回去了,再会。”

    宁安也对小厮抱拳致意,刘山的关注点却是在于这小厮好纤细的双手,嘴里叨咕着“后会有期,后会有期,娘的,哪次看见你准没好事。”

    两人说完事转身进入了捕快房,只留下听完一头雾水的小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