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r />     “说!把你们要说的都说出来!”李隆基怒喝,居高临下俯视这这三个逆贼。

    李瑛已经是面色灰白,撮着嘴唇,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李瑶李琚则面露畏惧,发抖,低着头不敢看李隆基。

    “是武惠妃……武惠妃告诉儿宫中有贼……”李瑶早已经失去了理智,只知道胡乱攀附。

    武惠妃则是嘴角带着笑意,拿着团扇遮挡住自己的嘴角,诧异道:“这皇宫之中哪来的贼?何况就算有贼,妾身也该去寻御林军捉拿贼子啊。莫不是,这宫中来了御林军不敢处置的……逆贼?”

    “逆贼”这两个字咬的格外重。

    边说着边挪了挪脚,省的那满地鲜红的血沾脏了她挂着东珠的绣鞋。

    李隆基黑着脸,看着被侍卫拿下的那一批逆贼,看到他们各个手持刀剑,身披盔甲,胸膛更是狠狠起伏着。

    这些逆贼,竟然在他眼皮下面藏匿了这么多反贼。

    是不是要效仿他当年,将他当作韦后和安乐清理了?

    于是李隆基更加怒不可遏。

    当消息传到李长安耳中时,废太子已经是一个时辰前的事情了。

    循着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为庶人的先例,太子李瑛、鄂王瑶、光王琚都被废为庶人,囚禁于前太子府邸中。

    还在收拾行李的张

    九龄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一言不发地站在厅堂中许久,最后也只是长叹一声,什么也没说。

    武惠妃回到长清殿的时候身上还带着一身的血腥气,尽管她已经尽力避开了,可死的人太多了,她的衣袖又实在太长,所以还是避无可避地染上些血。

    不过她的心情却很好,眉眼带笑,整个人容光焕发。

    太子的位置终于被腾出来了,国不可长久没有太子,她全然可以肆意操纵朝堂,将她的琩儿推上太子之位了。

    待到沐浴完,武惠妃身上那点仅剩的血腥气也被熏香的香气替代了。

    今夜李隆基倒是没有过来,刚废了太子和二王,他还有一堆事情要处理,自然没时间歇在长清殿。

    武惠妃许是心情太过高兴,又碍于身份不能和宫女宦官分享,就干脆让李长安陪她一同歇息。

    寝殿内并不让宫女伺候,只让她们将大部分蜡烛都熄了,只留下一支留在床头的蜡烛便退下了。

    武惠妃今夜的谈性很浓,她从寿王李琩刚出生开始说,说她这些年在后宫和在朝堂上遇到的烦心事和愉快的事,一直说到她前两年为寿王精挑细选的王妃杨玉环。

    “咸宜听不懂这些,她只爱念道经,琩儿又是男子,我不好同他讲这些,太华体弱,和我也不亲近……玉环倒是个好的,你玉环阿姊是我按照太子妃来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女郎,相貌万中无一,还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看得出来武惠妃很喜欢杨玉环。

    她虽然嘴上只敢说“是按照挑选太子妃来选的”,可实则却是按照皇后的标准挑出的杨玉环。

    若是按照武惠妃的想法,寿王李琩会成为太子,几十年后再成为大唐皇帝,到时候杨玉环就是大唐皇后,母仪天下。

    她挑了她见过的最最好的女郎给她的儿子当妻子,杨玉环无论是相貌、家世还是她自身的聪慧都无可挑剔。

    ……可惜杨玉环就是太好了,相貌太好了,聪慧也太好了。

    李长安在心里轻叹一声,她抬起眸子看着武惠妃。

    因着殿内只点了一根蜡烛,烛火昏黄,在昏黄的烛火下,武惠妃的脸上像是被蒙了一层朦胧的橘黄色薄纱一般,显出三分温柔来。

    李长安的视力很好,她能清楚看到武惠妃眼角的那几丝细纹。

    哪怕是保养的再好,武惠妃今年也已经四十岁了。

    李长安想起了她的茶叶,她的田庄,和她的亲娘曹野那姬。

    “阿娘。”李长安忽然把手从被窝里面伸了出来,她拉住了武惠妃的衣袖。

    武惠妃低头看向李长安,眼神落入了那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中。

    “李瑛已经被废了,所有的事情已经结束了吧。”

    “李瑛被废了,可李瑛党还没有完全倒下,就算李瑛党倒下了,只要他们一日还有翻身的力气,那此事就还不算完。”

    李长安看出了武惠妃的咄咄逼人,她沉默了一下,才开口道:“阿娘是想让父皇将李瑛党通通除掉吗?”

    武惠妃唇角弯了弯,没有否认:“这可是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

    “……父皇盛怒之下,未必还有理智。”李长安知道这话她不该说,可她还是说了。

    武惠妃给她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多,养她就像养一只名贵的小鸟一样,也就是这段时间发现了她有些聪慧,对她的态度才没有那么像逗鸟。

    可她能发展起自己的小小势力,的确也是借了武惠妃的力。

    总该提醒一句的。

    再多她也做不了了,毕竟到现在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武惠妃会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被梦魇吓死。

    武惠妃果然也没把李长安的话放在心里。

    或者说她要的就是李隆基没有理智。太子之事牵扯的可不是几个人,从李瑛党的官员到那些听命于李瑛的侍卫,上下数百人,若是再加上他们的家眷,就是上千人,若是李隆基冷静,那他顶多也就是将这些仅仅是李瑛党,但是没有参与今日谋逆之事的人贬官一两级。

    可武惠妃要的是彻彻底底摧毁李瑛党,所有有关的官员都要贬出长安,李瑛的亲近之人都要流放千里。

    “我已经和李相商议好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你阿兄推上太子之位。”武惠妃眉眼皆是笑意。

    距离她谋划了数十年的成功仅仅有一步之遥,武惠妃也难免有些得意。

    李长安又沉默许久,终究还是又开口说了一句。

    “宰相是父皇的臣子,还是阿娘的臣子呢?”

    这次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可李长安确定武惠妃是听到了她的话的。

    只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罢了。

    蜡烛最后还是熄灭了,李长安和武惠妃躺在一张床上,盖着两床被子,想的也是两件事情。

    武惠妃满脑子都是怎么再火上浇油,让李隆基的怒火更大一些,最好将太子党的所有人都烧得干干净净。

    李长安则是觉得她好像是作为一个局外人,隐隐约约发现了一点寿王李琩当不成太子的原因。

    废太子李瑛被废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先宰相张九龄支持他。宰相本来是皇帝的臣子,却不支持皇帝而支持太子,加上大唐的宰相是有实权的,李隆基又没有皇后,目前的大唐除了李隆基自己之外,权力第二大的人就是宰相了。

    所以李隆基才会那么着急废太子,甚至为了废太子还将张九龄从宰相一路贬到了荆州长史。

    而现在大唐的宰相是李林甫。

    李隆基不能容忍张九龄支持李瑛,难道就能容忍李林甫支持李琩吗。

    假若依然还是“宰相和太子站在一边”,那李隆基又换宰相又废太子是干什么呢,总不能是他闲着没事做给自己找点麻烦吧?

    更何况她还拿着后面的剧本呢,李林甫对别人心狠手辣,对李隆基还真说的上一句忠心耿耿,虽然这个忠心耿耿是表现在挖空大唐百姓的钱粮去填满李隆基一个人的私库上吧。

    李林甫不是武惠妃的臣子,他是李隆基的臣子啊,所以他又怎么可能会和武惠妃目标相同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