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巧遇(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孙元化见状也是拱手笑道:“是啊黎公子,是挺巧的!”

    随即他便转身对另外四人介绍道:“各位,我来给你们引见一下,这位就是威远卫指挥使黎大人的二公子,黎安明,对火炮的了解远在你我之上。”

    “来,孙先生,还有各位先生,来,都请坐,咱们边吃边聊!”黎安明连忙招呼道。

    等众人坐下后,孙元化又给黎安明介绍道:“黎公子,来,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说着他指了指他旁边的一位同他年纪相仿的中年人说道:“这位是李之藻李大人的弟子张焘。”

    “见过张大人!”黎安明一听黎安明起身拱手行了一礼。

    这位可也是为牛人啊,张焘:浙江杭州人,他的老师是与徐光启齐名的西学专家李之藻。李之藻因为与徐光启政治观点接近,而把自己的得意门生张焘调给徐光启一党的孙元化使用。

    黎安明记得,历史上,张焘等人几经选择,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经试射后,威力果然惊人。徐光启闻讯后,立即奏呈朝廷:“今时务独有火器为第一义……可以克敌制胜者,独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

    不久后,鉴于辽东战局日益恶化,明廷深感需要一种“神器”来克制建虏,故而一时间满朝公卿纷纷上奏,请求购买西洋大炮。于是,天启二年(1622年)七月,明廷以张焘、孙学诗为钦差,往澳门购买火炮并聘请西洋炮师。

    而如果黎安明没记错的话,张焘此次是受李之藻和徐光启之命,来澳门火炮铸造厂学习铸炮和火炮弹道学,将来会是中国第一个能熟练掌握铳规,规尺的炮兵军官。

    为防止荷兰、西班牙等国势力染指澳门,葡萄牙非常乐意讨好大明,遂当即以优惠的价格卖给明朝大炮22门,并提供了23名葡籍炮手和1名翻译,由张焘等护送进京,传授明军用炮、造炮技法。

    后来孙元化升任登莱巡抚之后,他被委任为登来副总兵,在云从岛、皮岛海战中用红衣大炮重创后金军。张焘此人是孙元化心腹,孙元化炮兵皆是他的麾下,但在登州之乱被处斩。孙元化这个火炮大师与张焘这个中国第一个炮兵军官就这样死得不明不白。

    “这位也是李之藻李大人的弟子,张焘的师弟,孙学诗!”等黎安明见过张焘后,孙元化便接着介绍道。

    “见过孙先生!”黎安明同样拱手行了一礼。

    这也是位不得了的人物,他后来会是张焘的中军亲将,两人一起拜入李之藻门下,一起远赴澳门学习炮兵,一切在登莱练兵,也一起被杀。

    “这两位是亲兄弟,张淼、张森,是跟着家师学习西学的学生。”孙元化最后介绍道。

    “见过两位先生!”黎安明也同样拱手行了一礼,虽然史书上没有这二人的名字,但能跟徐光启学习的人,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些都是人才啊,想到他们以后的结局不是那么美好,黎安明真有把他们绑去遵义的冲动。

    似乎是看出了黎安明的意动,孙元化连忙说道:“你可别打他们的主意啊,他们可是在朝廷有官职的,你放心,等我回去,一定给你送些炮匠去。”

    “哈哈,没有的事!”黎安明见状只得尴尬一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