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安排(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见有人认识,黎安明笑了笑说道:“正是,这种船叫原名叫盖伦船,不过我稍稍改进了一下,至于现在叫什么您就随便去一个名字吧!这些图纸总共是五份,到时您可以找五家可靠一些的造船厂,把图纸给他们,让他们帮我们造,您还可以给他们说这些资料就当送给他们了。当然,尽量的暂时不要让人知道我们一次性建造了五艘,到时我会分别让人去开出去。”

    至于船叫什么名字什么的,黎安明也没那么在乎,再说,对于取名字,他真是感到头疼,主要是他取的名字太现代了。

    “那少爷在建造时间上有没有要求?”黎荃想了想问道。

    听到黎荃的问题,黎安明仔细的想了想这个时候大明各船厂的情况,据他所知,现在的各船厂虽然比崇祯年间要好上一些,毕竟还没有经过海运与漕运之争。但应该还是没什么生意,毕竟朝廷还没有放开海禁。

    想到这儿,黎安明便开口说道:“现在那些造船厂应该不忙,所以给他们三个月时间应该足够建造一艘船了。只要他们能在冬月或者腊月之前造出来,可以适当的给些赏银,到时您看着安排吧。你们记住,能用银子解决的事儿,那就用银子解决。”三个多月,足够他训练一支能打仗的新军了,当然,也可能仅仅只是能打仗而已。

    “是,老奴记下了,到时老奴会看着安排的。”黎荃闻言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少爷您还有其他安排吗?”

    黎安明想了想说道:“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到时您看看再福建沿海能不能买几个大仓库,或者大一些的岛也行。能买仓库的话就买几个,岛屿要是可以买也买一个大一点的吧。另外,如果买到了仓库,就把这次买的粮食运一部分去存到仓库里。”

    拿下东番很简单,移民也很简单,难的就是粮食问题,只要粮食到位,其他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这个时候的大明已经很混乱了,只要有钱,那些地方官基本什么都敢卖。当初的濠镜澳可不就是因为葡萄牙人贿赂了广东的地方官员才得以占领的吗?

    当然,这里所说的占领是指实质上的占领,但名义上是租借出去的,只是租金极低而已。

    第二天一大早,黎安明留下林皓和一百多家丁守护工坊区,就和黎荃等人一道往合江县去了。他这次去的目的很简单,招兵买马而已,军民府内他不方便招,所以他只得把主意打到了长江两岸的纤夫上了。

    “纤夫”是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在古代船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运进运出,当船遇到险滩恶水或搁浅时,就必须靠很多人合力拉船,纤夫这个职业由此而生。

    要找纤夫也很好找,因为纤夫这个群体基本都是集中管理的,合江县就有一个纤夫集中地。因为这里属于凶险的三峡地段,对纤夫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三峡这一段聚集了大量的纤夫,差不多长江沿岸的一大半纤夫都集中在这一段的几十个纤夫集中地里。

    合江县的集中地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的规模,不算妇女孩子的话,越有一万与纤夫集中在这里。

    所有执政者都怕流民聚集,明朝同样如此,特别京师附近防范更严,当然长江沿岸的防范也不宽松,毕竟这里可以直达应天府的。几千上万的纤夫都是集中管理,不许他们成为盲流,有一个千总的卫所军监视着。

    这样的纤夫集中地沿着京长江两岸还有许多,官老爷也怕漕运的紧要关头找不到人,所以一般都会尽量的吊养着他们,不至于让其大量的流窜。

    而后世所谓的漕帮,则完全是在满清时才成长起来,在明朝的当下可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帮会,要不然几十万上百万劳力的大帮会,在明末这样的乱世,他们会不闹出大的动静那才叫怪事呢。

    明太祖朱元璋是邪教和帮会起家的,他得了天下深知其中危害,所以整个大明二百多年,老朱家都在跟他们做斗争,明朝根本没有所谓的任何合法的教会和帮派。

    所有的教会和帮派都是偷偷摸摸的存在,不时造一下反也就是破几个小县城而已,根本没有后世像满清太平天国洪秀全大教主那样动摇到国本。

    至于到崇祯年间的大规模流民叛乱,这主要是被朝廷逼得活不下去了,再加上天灾等原因造成的,如果能活下去,中国的农民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分守几的人了,没有之一!

    “哟,这不是黎二少爷吗?怎么着,你已经好了?”到了合江码头,黎安明刚准备给吴洋说些什么,就听到一个中气十足又带有一丝善意的调侃声音远远的传了过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