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计划(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了一个月都维持不下去的地步。所以才有了张居正痛下决心的一条鞭法,一边清丈土地,一边折合银两征税,同时用各种手段充实粮食储备。十年苦心改革,终于又换得大明朝粮满仓。

    可是,当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土地清丈戛然而止后,名存实亡的一条鞭法,却给明朝粮食危机挖下大坑:发达的明朝商品经济,火热的城镇化,给农民提供了更多机会,大批农民扔下土地进城。那农业赋税呢?既然折合银两征收,自然不必种地打粮,到时交白银不就行了?

    就算农村还有种地的,可明朝火热的手工业,更令农业生产跑了偏:丝绸瓷器等产业的生产越发扩大。

    以黎安明派人了解后的估算,仅苏州上海地区,纺织产业工人数量就有近八十万。相关原材料价格暴涨,昔日鱼米之乡的江南,土地大多改种了经济作物。即使是正常年景,江南等地的粮食,基本也是年年购买。

    这样的畸形景象,在正常年间,粮食还可以维持。但到了明末天灾爆发,农民起义与清军叩关等考验接踵而来时,早已埋下的粮食隐患,就如火药桶般接连爆炸。

    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痛心的一幕:原本富庶繁荣的明王朝,却在严重缺粮的困顿里,蒙受了饿殍遍野的灾难,走向了悲情的灭亡。

    所以,知晓历史轨迹的黎安明,怎么可能让这样的惨象再次发生呢?

    现在土豆、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已经在他的影响下,开始逐步的在西南各地推广种植了,他相信最多再有三年,这些高产粮食便能西南各地普及开来。

    那么接下来便是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了,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有多种,但黎安明能想到的最快的便是从肥料上下功夫了。

    所以,磷肥非常重要,庄稼能不能增产全看它了,而制作磷肥的方法又比较简单,只要不是书呆子,学完高中化学都能用硫酸和磷矿石造出简单的磷肥来,就看产量多少而已。

    如今磷矿黎安明已经有了,剩下的硫酸,虽然产量不高,但好歹也算有了,目前也可以一边研发磷肥,一边想办法提高硫酸的产量。

    还有一种方法,便是将磷矿粉、蛇纹石玉、焦炭,兑上水,在密闭的罐里,彻底焚烧之后,也可获得磷肥。这种方法黎安明也仅仅只是知道,具体怎么做,就得靠化学院的那帮疯子们自己去研究了。

    不过这些是回遵义后才改考虑的事了,接下来黎安明又交待了一些其他事后,晚饭也做好了。

    看着那些端着一碗米饭愣愣出神的矿工们,黎安明心里顿时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遵义在他的影响下,百姓们算是能吃饱饭了。但遵义意外的地方,百姓们却还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地步,他得加快些步伐才是。

    吃完饭,趁着天还没有黑透,黎安明便带着小虎等人骑上马返回了开州城。他得尽快安排好开州的事情,然后返回遵义,开始向奢崇明叛军全面反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