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最好的机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关键的还是内因。

    内因有两个,一个是太穷,另一个则是作(走)死(私)。

    因为按照当时的条件,就算英特尔生在共和国,长在共和国,它也绝对活不了多久,因为美国是电子产业标准制定者,轻轻松松可以掐死你。

    而我们什么也没有,但欧美巨头也不是给我们没有机会!

    早在1980年,主管电子工业的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就开始了微型计算机攻关工作。四机部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六所),有一个微处理机研究室。主任丁世隆统领着两个大组,一个组仿制Intel芯片,即05系列;一个组仿制摩托罗拉芯片,即06系列。他们跟曰本企业合作,进行微型机攻关。

    到1983年电子工业部确定了05系列,定名为0520A,安排在燕京738厂生产。1985年在各方协助下,该型机成为共和国第一套完全汉字化的计算机,定名0520CH。

    1986年12月12日,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王副局长,带领着0520电脑开发组,创办苌城电脑公司。随后的4年时间内,在进口许可证制度的保护下,苌城活得非常滋润。那时候IBM的PC在中关村的价格是3万元人民币,苌城0520CH卖两万多元一台,总共卖了超过1.5万台,有几个亿的收入。

    “苌城0520”,这是共和国第一台中文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微型计算机,它红极一时,并曾经被誉为“共和国IT产业的希望”——苌城代表了那个时代国家对IT产业的指导方向。

    原本电子工业部可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安排下属各厂对核心部件进行国产化攻关。但当时的上层氛围,要拆毁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自由化改革。电子工业部手里没钱投资,苌城0520里面的核心部件全是进口货,CPU是曰本NEC仿制的8088,硬盘是曰本TEAC的,国营杭州磁记录设备厂生产的软驱控制卡,9针的EGA显卡,14寸球面显示器。

    这是40年来,共和国建立电脑国产化产业链最好的机会。此时共和国与欧美差距并不大,一旦实现投资获利正循环,将使共和国电子工业有能量,追赶两年一波的摩尔周期。以本国企业为产业升级核心,不至于被美国甩得看都看不见,甚至连韩国、台湾都敢来踩一脚。

    共和国在六七十年代,由于核战争威胁和欧美全面封锁,被迫倾举国之力发展电子工业,已经形成了成套完备的军用电子工业体系,民用领域在七十年代起步。但是1980年后,国内经济感冒了,等到1985年时经济开始发烧了,口袋空虚,最后为了力保经济发展,被迫进行百万大裁军,削减军费。

    因为缺钱,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在此时纷纷下马,“运十”正是裁撤于此时。

    同样,因为缺钱,共和国没抓住这次机会,而产业投资窗口稍纵即逝。

    当年投资4亿元就能追赶,四十年后投资40000亿元都未必追得上。

    就像韩国一样,当年咬牙投资,三星、LG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们是靠着共和国巨大市场带来的丰厚利润逐渐成长,反过来最后全面占领共和国市场。

    而我们依旧一无所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