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吃碗看锅里(香江求订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这就够了。

    就目余子贤了解到情况,余子贤对蔡氏晶圆厂还是非常满意。

    按照佟若愚的介绍,对于余子贤来说,3微米生产工艺即将突破到70%的良率,以及2微米工艺的技术突破,仅仅这两项都值好多钱价了。

    再说生产出来的产品,至少在销量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虽然生产卡带用到的3微米64kb的dram存储芯片,由于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生产工艺的差别,生产线无法生产,只能外购。

    但是小博士每月6万的产量,配套的游戏卡带也是这个数量,每月的芯片消耗在近40万片。而其中可以用蔡氏晶圆厂生产的芯片有两类大概12万块左右,一年也在近140万,就这几乎全部吃掉了蔡氏晶圆厂的产能!

    所以余子贤在产品销售上不怯!

    如果3微米工艺再突破到2微米,良率控制在50%以上,芯片的产量又可以增加2/3,有希望突破到近200万片。

    当然随着工艺的进步,一些设备的投资必然要增加,同时工艺改造初期会带来良率降低的问题,但是工艺的突破带来的收益依旧远远大于投入。

    线程工艺的突破,带来的可不止是芯片数量增加,芯片的单块成本也会降低50%以上,竞争力更加凸显。

    产品的销量及利润大增和资金投入工艺突破是相辅相成的。

    而根据刚才的报告,蔡氏晶圆厂芯片产量在150万块以上,年营业额在超过400万美元,毛利率在虽然在50%以下,但是净利率在3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120万美元的净利润。

    只是因为蔡俊杰的关系,这点利润也就是刚刚抵消工人的工资和蔡俊杰博士的研发费用!

    虽然对于集成电路行业的晶圆厂来说,30%的研发投入才算是正常,但是对于一个私人企业,利润才是最关键的。

    这也就是蔡俊杰是蔡耀华的侄子,不然怎么可能去支持他去搞?

    难怪蔡耀华要吃不消了!

    只不过,蔡振华为了侄子的前途以及厂子的未来,蔡耀华只喊了的200万美元收购价以及150万美元债务承担责任。

    这个厂子要了!

    包括蔡俊杰这个人也要了,而且一定不能让走!

    “曲经理,蒋经理,这份调查报告我没什么意见。”

    “蒋经理,余总,那你们谈,我这边的任务就完成了,后续有什么需要我们公司配合的,可以联系我们,非常愿意为你们服务!”

    “好的,曲经理,合作愉快!”

    ……

    “既然尽职调查报告显示没问题,那我们可以继续谈下一步了……”等曲经理走后,蒋月华继续说道。

    “恩,蒋经理继续。”

    “从资金来说,目前我们的资金审批已经通过,90万美元的额度。而按照目前蔡振华首付款150万美元的要求,还缺额60万美元。”

    “我这边已经筹集到了,大约有250万港币。”

    “那刚好……对了,余总,这次的我们汇丰银行提供相关收购服务以及委托鑫利咨询公司开展尽职调查的费用加起来,总共19.8万港币,这次也需要余总一并支付!”

    “没问题,这是应该的!”虽然余子贤嘴上这样说,但其实心里在滴血啊!

    这都自己是借来的啊,但是这钱还不得不付。

    我付还不行么,等我把你挖回来,一切都值了!

    美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