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陛下,臣以为既然天目如今所说的是我大唐之事,那么陛下就应该记录下来,若今后有灾,也好提前预知规避,为大唐后世子民也算谋划福祉。”

    到底是相伴多年的君臣,两个人相互对视一眼,李世民便读懂了他眼中的含义,立刻颔首传下命令。

    本就是宫廷的宴席,丹青画师,作诗所用的纸笔每样俱全,倒是不担心会遗漏什么。

    只是很快雄浑壮阔的音调开始变成了婉转灵动的异域乐曲,甚至有几分甜美糜烂之感。背后所配的山河大船也在,不经时变成了宫阙万间。

    金箔作殿,锦绣铺地。宫娥头上的翠钿,美人身上的胭脂。当繁华到达了极点,就会有几分隐隐颓败的迹象。

    李世民心中有所触动,心中想着恐怕天命之人就要介绍这亡国之兆吧。太过于奢靡无论放在哪个时代这不是个好兆头啊。

    果然下一刻熟悉的开场白接踵而来。

    【大家好,今天扶南要讲的乱世系列主题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节点:安史之乱》】

    大唐,由盛转衰,节点?

    尽管是心中早已有了一定的预期,但是真看到天幕上讲述起这段,还是不由得让人恼怒头疼了起来。

    短短的几个字却让在场的众人惊骇得几乎屏住呼吸。

    李世民原本放松的情绪瞬间紧绷起来,难道大唐要亡了吗?天幕所说的安史之乱到底会发生在哪一位帝王头上?

    【相比于我们上期说的晋朝,唐朝似乎知名度更大,哪怕是在不了解历史的人群之中,也肯定能知道唐朝,毕竟大唐的诗歌繁荣,给我们中小学背诵课本上留下了非常浓重的一幕,也是童年一大噩梦。哈哈哈,好

    ()    了不开玩笑,让我们来讲一下安史之乱。】

    【首先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明皇李隆基的时候,李隆基那也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帝王吧。】

    苏扶南打定了主意,要介绍起这段历史,无论如何也绕不开李隆基这个人,作为大唐至高的上位者,它的一举一动才是影响国运的关键。

    不管是他上未政斗的传奇经历,前期的励精图治,还是他后期的昏庸无能,亦或是他这个人带身上有明显的帝王特质,都是大有可讲的。

    李世民的心中更是打鼓,唐明皇,这是谥号?

    如果按照这样来说的话,照临四方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这应该是治国理政之贤君,若是他引来如此重的亡国危难,为何还会有如此之谥号呢?

    始皇帝嬴政听到这一幕也突然心有所感,说道:“哦?争议性很大的帝王?”

    千年万年之后,他会不会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帝王,是在后世的功德簿上会占据一席之地,还是众人会感慨秦的苛政。

    是的,他并非是什么也不知道,所谓诸子百家,自他还是公子政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儒家的仁政爱民他自然也懂得。只是,秦能统一六国,需要的是法家,整数全国的力量养战,方能统一六国。

    又或者,等到他日以后扶苏上位,让付出再进行决断吧。

    他因此也推崇法家的理念,不过现在秦亦然统一六国,他是否也需要更变秦法,这一直是他所考量的事情。

    赵恒食指轻轻叩击桌面,抬起头来仰望天幕,然而他眼眸中的情绪晦暗不明。一方面他有一些不屑,而另一方面他却是倾慕。

    “这李唐家的帝王啊,可是有两位都封禅泰山,这玄宗年轻之时也算得是意气风发,谁能想到晚年如此昏庸,险些酿成亡国之祸。”

    可即便如此,他也封禅泰山过啊!那是自二皇五帝以来,普天之下的君主没有不叹服的大业。可惜宋太祖因为没能收复北方。而一直觉得自己的功绩不足以封禅泰山。

    “也不知道朕有生之年,能否造就如此功业。”想到这里赵恒的眼眸再一次憧憬了起来,“只是,为何天幕称呼他为唐明皇呢?这似乎不是一个常有的称呼。”

    而另一边,宝元元年。

    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刚刚走出了会试的考场,在这个人生起伏的节点,他就突然感觉到心中一阵的畅快。读书学史,为的不就是当日吗?

    天幕降临,正好可以观摩古今异事,增长见识。

    此时还未在幻海臣服边缘的司马光,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道前路要面对什么。但是在当下他只知道这一刻他心境通泰,无比豁达。

    【说起来李隆基的谥号全称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这个谥号很长,所以在他身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后世喜欢用庙号玄宗来称呼他,直到后来,清朝康熙皇帝讳玄烨,为了避讳,所以才改用唐明皇这个称呼。】

    【扶南解释一下,虽然这段里主要是讲安

    史之乱,但是扶南讲一下李隆基早年的生活以及他夺权时的所作所为,可能会使大家更了解这个人物,以及他在安史之乱里坐下的种种抉择。】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并不是一个坏的谥号。也确实,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之初,他也曾历经图治,开创了唐朝历史上顶峰的盛世开元盛世,那个时候政治清明,国家富足,文化兴盛。著名的诗人杜甫有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说的就是当时的盛景,一个小城的户籍就有万户人家,无论是官府的仓库还是私人的仓库储藏的稻米都是那么充足。后世的人在提起这个唐代,大多数时间也会想到这个时代的繁盛,而不是后来的颓败,大抵有几分也在大唐出色的文化上吧。】

    贞观四年,围坐宴席之上的君臣庶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如果这样说的话,那这李隆基还是大唐最大的功臣呢,让大唐的文治推向巅峰。如果是这样的话谥号就可以解释了。

    可是天幕却又为何说,这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节点?

    如此贤明之君,难道不应该更上一步吗?就算晚年昏庸,最多也不过是没有更多的建树,不至于造成亡国的风险吧。众人围坐在一起都不说话,只等天幕继续。

    武周,神功元年。

    今年九月刚刚大败契丹,于是为称颂功绩,武则天下旨大赦天下,改元神功。

    武则天极目远眺,她此时的心绪要更加的复杂,竟然是她的那个孙辈,那个聪慧的孙辈。

    想不到她那几个儿子侄子都不成器,这孙辈竟然有如此出彩之人,可叹啊,这天下又终归于李唐了吗?

    可是这有才能既是大功也是大过啊,倘若她这个孙辈只是一个平庸的帝王,还会给大唐酿成这样的灾祸吗?

    她又摇了摇头,也未必呀。

    至少现在这天下还不是在她手中吗,今后的路子到底是怎样的,她这个孙辈到底能不能撑起天下,也未可知啊。

    武则天垂眸,略微一思考,便作出了决断,立刻吩咐宫人说道:“传朕的旨意,楚王李隆基即可入宫觐见。”

    【说起李隆基这个人,能谈论的就很多了。无论是他前期上位的政斗,从风云诡谲的那个红妆时代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上位,还是他本人心性凉薄无情对待亲眷丝毫不手软,还是他那段惊世骇俗的情感生活,似乎拿出来任何意见都能为人所称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