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关于黎曼猜想的思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邮件中只是一个证明过程,是很完整,但和论文存在不小的差别。

    安杰鹏做的就是把这个证明过程加上注释,同时把格式修改成标准论文的格式,方便别人

    ……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到这里结束了。”

    安杰鹏按下发表后,全世界关心fu这个账号的人瞬间得到通知,互联网的时间就是这么迅速。

    结束完一堂测度论的课程后,怀尔斯低头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教室。

    arxiv上有一条未读通知。

    怀尔斯准备合上笔记本电脑时,e上的通知栏闪烁了一下。

    他看了眼时间,下午五点,还早。

    点开通知栏

    “关于黎曼猜想的一些思考fu”

    怀尔斯心想,“他这段时间是在思考黎曼猜想吗,这么快就有成果了?”

    陈浮沉最初在arxiv上刊登他的关于hartree-fock方程的论文,后来在jcp杂志上刊登。

    虽然是理论化学的期刊,但是其证明过程完全是数学的低维拓扑和微分几何的内容。

    因此数学家们更认为陈浮沉是数学家而不是化学家。

    之后陈浮沉经常在arxiv上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或长或短,不拘于格式。

    几乎是把arxiv当成是博客来用了。

    由于其思考很有价值,有些数学家们根据他的思路做出很有价值的成果。

    比如陈浮沉关于无理数难题的思考,

    这个难题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如何能够正确表达无理数,用近似的方式表达无理数可以到多精确的地步?

    对无理数进行近似时,选取无限长的分母序列,你所选的分母列表能以需要的精确度对所有的无理数实现近似,要么一个无理数都无法近似。

    这个无理数猜想被称为duff-schaeffer猜想,困扰了数学家们近十年。

    陈浮沉在arxiv中指出可以采取一堆点的图像来解决这个问题,将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穷序列是发散还是收敛。

    来自牛津大学的jasaynard和蒙特利尔大学的diitriskoukoulopoulos根据他的思路解决了。

    这两位教授在论文作者上加上了陈浮沉的名字,他们认为陈浮沉同样是作者之一。

    此外还有不少类似的事件发生,不过陈浮沉只负责提出思路并不负责具体证明,因此大家对他又又恨。类似小说作家的只挖坑不填坑。

    不同的是数学家们可以填坑。

    怀尔斯和主流一样将陈浮沉的arxiv加入了关注列表,因此第一时间他就得到了通知。

    “难怪这段时间陈浮沉没有声音,原来在思考这个问题。”

    陈浮沉此前一般隔个几天就会发一篇文章,由于专业太强而不会被媒体们拿来做文章。

    之前快一个月他没在arxiv上发表思考,怀尔斯以为自己明白了。

    “jensen多项式?好古老的名字。陈浮沉从多少年前的论文里翻出了这个方法。”

    “好像有点道理。”

    怀尔斯面前的学生越来越少,他保持着低头看屏幕的姿势一动不动。

    “这里会不会存在问题,这个地方怎么得到的?”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他从站姿变成坐着看这篇论文,窗外夕阳彻底落下。

    直到电话响起,怀尔斯才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可他内心还有许多疑惑等待着解答。

    世界上不少数学家此刻面临着和他相同的困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