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一四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贞笑道:“老先生这话从何说起,自然不是要抢,真金白银跟您买。”

    沈书闻言看了李贞一眼,眼角余光瞥到马秀英的神色,马秀英表情并不意外,嘴角仍挂着微微笑意。显然二人已经商量过,跟郑奇五要的粮种不能白要,想按照行市照算。这不是给人吃的,理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本用不得多少。

    郑奇五迟疑道:“两位可不要骗我老头子。”

    马秀英吟吟含笑:“我是内院的人,可以不要面子,可我开了中门迎老先生进来,说不得便有耳报神已告知府里的其他人。大元帅的亲眷也都住在这里,连与我父亲相伴最久的小张夫人,我的五妹妹郭清月,这笔生意要做不成,才真打了我家左副元帅的脸。就是我肯豁出自己的脸面不要,也不敢拿元帅府脸面出来作践。事关紧要,郑老先生未必还看不出咱们的诚意?”

    虽是农民军起义,郭子兴原是濠州一霸,家底殷实。该说是他那位盲妻家境相当不错,在当地是有头脸的人物,马氏的父亲与郭子兴结交,郭子兴也称呼一声“马公”,比起芝麻李、徐寿辉等人,郑奇五觉得要另外看待。

    他面色稍霁,想起另外一件事,倒不是谦虚,索性直言:“我这间米铺才作兴,尚有许多困难。”

    “郑公若有难处,不妨直言。”李贞面相和善,吃了些酒,颧上微微泛红,更显得敦实憨厚。

    郑奇五便不绕弯子,把酒杯一推,用筷子蘸了汤在桌上纵向画出一条曲折的线条,继而横向两道,一条“几”字才显出雏形,下头那道自不待言,乃是大江。几字是连年泛滥的黄河,竖着由南往北走的是大运河,直接连通到大都。

    “除了和阳这间铺子,我已经派人到镇江、杭州、处州等地去打听,我想连起来一道通路,打通一条南来北往的粮道。”郑奇五精神矍铄,而他这番勇气令席上众人都有些震撼。

    江南生乱,张士诚扼住水运,谁敢打他的主意,要打通南北粮运,是朝廷都不敢想的事情。

    沈书更是觉得,郑四这位叔爷,无论他办不办得到,都让人佩服。

    李贞拈杯,啜酒声打破寂静,夹起一筷子笋丝在嘴,边吃边说:“天下粮食,七八成从江南出,大运河断了,是断了大都人的命根子。我听说,庚申君为了让宫中嫔妃有力气同他修那玄乎其玄的鞑子佛所传的大喜乐,连太仓也设在后宫宠妃宫中。”李贞话到此处,觉得好笑,叹道:“起义也闹了几年,搞不好现在蒙古皇帝也饿得没力气同大臣和妖姬们玩什么花样了。”

    “我不是要囤积居奇。”郑奇五听出李贞的弦外之音,却不动怒,显然他打定主意要交底,就不打算跟元帅府上众人绕弯子。

    “老先生的意思是,要把粮食生意做通。去年冬,大都饿死者何止十万,京师尚且易子而食,这哪儿是人间,而是地狱。要是能把富余的粮食运到北方,也是一件功德。并非要拿去布施,只要让河南、辽阳、大都等地还能买得到粮,至少也能少饿死一些人。”沈书直接开口。

    郑奇五先还有些意外,但见马秀英对这少年的发言也持默许的态度,便知虽他没有一官半职,多半是府中幕僚。郑奇五不免多打量了沈书两眼,不禁觉得,英雄出少年,而自己两鬓早生华发,更觉要抓紧时间做些事情。

    “老朽正有此打算,请教小公子可有良方?”郑奇五索性直接问沈书要计策。

    “没有。”不等郑奇五失望,沈书接下去说,“郑公,晚辈要说一句不该说的。只要天下不定,您这个想法,就只能是一个想法。要打通南北河运,如今至少要途经四个人的地盘,水上更不太平。如巢湖水军这样,在江河湖面上占一块寨子,屯粮自守的地方势力不少。您的船每到一处,只有两条路子,第一,您请人护送,民间游侠尽供驱策,是要使钱的。”说到此处,沈书望了一眼门口。

    厅上马氏既不留侍卫,郑奇五当然不好意思把自己带的那六名彪形大汉也叫进来。

    “护送的人力,是钱,水运不便,肯出船的人不易找,要从南往北,得行经多少险地?越是不太平的时候,愿意出远门的人越少,您这一趟,少一个月,多两个月,若有意外三个月也走不拢,耗时耗力耗人,归到底耗的是钱。第二,您这些粮食到了大都之后,能不能卖到老百姓手里?”

    “我自然要卖给万民的……”郑奇五的话戛然而止,突然反应过来。

    沈书眉毛一扬,说:“那您以什么价卖给平民?运粮的成本和风险上去了,要不要加在粮价上?若是加在粮价上,最后买的会是什么人?”

    “那就轮不到等一口饭吃的穷人去买了。”朱文忠点头。

    “或者就当做好事,不要抬价太多?”李贞放下筷子,也皱起了眉。

    “恕我直言,不止郑公,就是我们整个元帅府,散尽千金,就把外头数万人的大军全散了,也救不得这场饥荒。”沈书起身,对郑奇五拱手,“晚辈万分感佩郑公大义,只是这一件事,徒有志气无用,眼下办不到。”

    郑奇五老脸通红。

    昨日晚上与一众酒友吃饭,都赞他是当世周公,夜里是哼着曲儿溜达到家院里,一梦到早,真是梦里做了一场好梦。倒不是加官进爵,而是人人提起有个郑奇五,都知此人是个大善人,且有不少人堵到家门口来感恩戴德。甚或有人给他在道观供奉牌位,就摆在三清的眼皮子底下。

    一杯酒敬到郑奇五的眼前,只听沈书说:“为郑公高义,晚辈敬您。”

    这杯酒吃得郑奇五五味杂陈,醇香美酒,却没吃出半点滋味。

    马秀英示意婢女为郑奇五添酒,劝他吃菜。

    “郑公莫要气馁,眼下办不到,未必永远办不到,过去办不到,未必将来办不到。人活一口气,您胸中存着这口热腾腾的义气,还愁办不成事情?”马秀英恰到好处的一句转圜。

    郑奇五沉默片刻,抬眼望沈书,一股脑儿把才斟的酒喝得精光,眼光闪动,问沈书:“小公子说,眼下办不到,就是说以后还有机会?”

    “自然有机会。”沈书微笑道,“郑公身子硬朗,是有百年之相的人。”

    这一句说到郑奇五心坎上,他笑着摆手摇头。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