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程仪(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家儿子如此出息,谢林连连点头,捧着银子一脸开怀,丝毫没有反驳的意思。

    他甚至主动掏出荷包,乐陶陶地问:“咱们就要走了,拾哥儿可还有什么要买?”

    ·

    仲春将尽,百卉含英。

    正是百花绽放时节,处处落英缤纷。

    谢梅、谢兰姐妹俩坐在院中的柿子树下,一个专心致志绣花,一个认认真真看书。申时将至,二人便暂时放下手上的花样子与书册,到灶房里帮忙准备晚饭。

    今日轮到余氏做饭,两个侄女在她身边忙前忙后打下手,三人干起活来倒也利落。

    不多时,灰白的炊烟袅袅升起。

    姐妹俩一边替二婶打下手,一边忍不住朝门外张望,却只能望见沉沉欲坠的夕阳。

    “看来拾哥儿今日又是回不成了……”二人只

    好默默收回目光,又是失望的一天。()

    余氏只会比他们更失望。

    ?本作者嬴天尘提醒您《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转眼儿子与相公都离家近两个月了,依旧不见回来也没个消息,怎能不让人担心?

    尽管早在谢拾出发之前便说过县试大概要耗费的时间,可自家儿子长到这么大头一回离开这么久,余氏心中自是想念不已。

    岂止她如此,一家人谁不是如此?

    老徐氏几乎日日往村口跑,若非还顾念着田间家里的活,只怕她会从早到晚都待在村口,就为了第一时间迎接自家小孙子。

    家里其他人亦是翘首以盼。每每听见院门外有车马经过的动静,他们便一次次往外跑,疑心是谢拾一行三人终于归家了。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一家人逐渐失去了起初的热切。

    这天傍晚,车马声又起。

    正准备吃晚饭的一家人无动于衷。大概又是附近哪户人家从镇上赶集回来了罢?

    直到熟悉的声音在院门外响起,独属于某人的一长串称呼顺着春风倏忽飘了进来。

    “爷奶娘亲大伯大娘……我回来了!”

    堂屋里,刚刚拿起碗筷的一家人都是一愣,二话没说丢下碗筷,便往门外跑。

    夕阳之下,一道半高不矮的身影跨进了门槛,他一身绵布蓝袍、身上背着书袋。

    模糊的夕阳将他的影子照得老长。

    余氏的视线随之模糊。

    恍惚之间,仿佛重新回到数年前那个同样满心焦灼、翘首以盼的下午。四岁的小团子第一次从学堂归家时,也是这般元气满满地跨入家门,笑着冲他们打招呼。

    再定睛一看,眼前哪里还有什么小团子,分明是个如笋节般节节攀高的小少年。

    不过出门两个月,个子却好似又蹿了一节。仿佛一不留神,孩子就长大了。

    余氏擦擦眼睛,冲上去一把抱住儿子,揉揉他的脸,又摸摸他的手臂,一时心疼坏了:“瘦了,瘦了!我儿受苦了……”

    刘氏见状,一把拉住也想冲上去的两个女儿,指了指灶房的方向——原先没想到三人会回来,还没有预备他们的晚饭呢!

    母女三人于是一头扎进了灶房。

    谢拾先是被自家亲娘眼泪汪汪地絮叨一通,等余氏将儿子松开,老徐氏又紧跟围了上来,拉着小孙子的手开始嘘寒问暖。

    又是问他这两个月在外面吃得如何、睡得如何,又是问路上颠不颠簸,有没有累坏了。

    最后,她还不忘把才下马车的两个儿子拎到一边,好一顿训斥:“你们这是怎么照顾孩子的,瞧瞧拾哥儿都瘦了一圈。”

    面对自家老娘火力全开的训斥,兄弟俩连答话的余地都没有,只能苦着脸听着,还好谢拾主动将老徐氏拉走,解救了他们。

    终于“摆脱”奶奶与娘亲的关爱,谢拾这才有机会将出门两个月的经历一一道来。

    得知谢拾县试考了头名,还得了县尊的欣赏,全家人喜出望外,老徐氏更是要将那二十两银子珍藏起来,险些烧香上供。

    还好谢拾及时劝阻她:“程仪就是赶考用的盘缠,供起来反而辜负了县尊心意。”

    不仅是县试,谢拾还讲了这一路出门所遇的风景、所结交的朋友、所见识的众生。

    一家人睁大眼睛认真听着。

    在此之前,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不过是玉泉镇,连玉泉镇对他们而言都充满迷雾,最熟悉的也只是每次赶集的市场而已。

    谢拾边说边比划,说到兴起时神采飞扬,一如从前每次与家人分享梦中所见,他是如此笃定,终有一日一家人都能与他同乐:

    “……以后咱们一起去尝茶楼里现做的如意糕!我带了些回来,不知有没有坏?”!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