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承乾安静地听完,可还是不大懂,“阿耶设置谏官和秘书监,是为了监督自己的言行,阿娘也是天天自省。妻受夫命,若是夫有不对,妻也逆来顺受?”

    “天下的“夫”都是圣贤君子吗?”

    孔颖达老师望着他眼里的一丝天真疑惑笑着说道:“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更何况是夫妻两个人。逆来顺受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都是求稳为主,都是只能顾及大多数的这部分人,总有人受委屈。”

    “学生明白了。”承乾思考片刻,终于发现问题所在。

    顾及大部分人,顾及掌权的大部分人。而他一直忽视了最重要的这一点,这不是他曾经那个以个体为尊的时代。在人类社会,尤其是古华夏的人类社会,它是家族、小集体统领一切的社会,是阶级、门第根深蒂固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所以个人的意愿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个人要服从自己的阶级,自己所在的家族、集体。

    承乾又笑了笑,笑容轻轻浅浅,笑地释然。或许这就是个人力量如此低微的人类可以延续几千年上万年的原因吧。他们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一小波人身上,牺牲其他人,变相的强大自身,和其他物种争夺地盘。

    “谢谢老师指点迷津。”

    “太子殿下有所悟,大善。”

    师徒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承乾上午功课结束,午休,陪着上皇用膳,下午他就抽空去了宫里制作宫用纸的地方。

    用木材、破渔网、麻头等物造出来的纸,在晋朝正式代替帛成为书写材料,虽然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买不到纸,买不起纸。

    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造纸过程中的各项技艺,经过秦汉时期劳动人民的蚕薄浆到蔡伦改进造纸法,到了这个时候,流程基本都有了。适合画画的宣纸和密实细致的硬白纸甚至二次加工的笺纸也有了,各国进贡的高丽纸和鸡林纸等等也都挺好。

    承乾跟着管事一样一样地看,看了三、四天还真让他看出来一些门道。造纸的各个流程还可以再改进一番。但是最主要需要改进的是印刷术。大唐需要更多的纸,也需要印刷更多的书。而现在民间刚刚有了雕版印刷,工艺非常的不成熟。

    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的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承乾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没有铅字的活字印刷术好用。小承乾一边跟着匠人学雕版,一边在心里琢磨着写个上书给阿耶。当然,他也没忘记抽空去看看曲辕犁的打造进展。

    因为世家的事儿专门和上皇沟通一番,认真准备好了说词的圣人本来想着等儿子来问他,他就和儿子来场推心置腹的父子谈心,可他等了几天也没等来儿子的询问。

    “这个不省心的臭小子。”圣人笑骂一句,想着儿子要去海边的事儿心里有了主意。

    “曲辕犁上午打造好,刚刚去皇庄试用非常成功。”圣人从皇庄回来后立即和大功臣长子分享他的兴奋激动,“你没见大臣们和皇庄农人的开心劲儿,当场哭出来的都有。”

    “恭喜阿耶。”做了一件真正的大好事,承乾很开心。

    圣人看着儿子笑地直接眯缝起来的眼睛,乐了,“你说你这双眼睛长的,在外头可不要对着小姑娘乱笑。”

    “儿晓得,要严肃。”正在煮水的承乾认真地回答 。

    他大约清楚自己的长相在人类看来是弱弱的,笑起来还有媚媚的感觉,实在和时人的审美不相符合。虽然自己不在意这些,可是如果在意了能让家人开心,自己少些麻烦,那就在意。

    “晓得就好。”圣人发现他心里有分寸也就放了心,其实他对儿子的外表倒也不大担心。承乾气质好,身高眼看着窜过他的个头,气度不凡,风度翩翩,不愁小姑娘不喜欢。尤其是造出来曲辕犁这件大事,等那些世家知道还能不心动?

    “房玄龄几个,还有你舅舅也说实在是没想到你有如此大才,以前埋没了,净让你折腾吃喝住用。”

    承乾煮好了水,铲了一点茶叶泡茶,一时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